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纾缓慢病用药难题

发布时间:2020-03-31 22:46:16作者:宋华琳 何天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打破空间限制,拓宽购药渠道

“互联网+”纾缓慢病用药难题


在我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不能松懈之时,也正是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病高发的季节。由于疫情带来的部分出行限制,很多慢病患者不便去医院寻医就诊开药,为此,社会组织、医院、医药企业、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想方设法将药品及时送到患者手中。而保障慢性病患者及时、安全用药,还需在传统的线下购药方式之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诊疗空间限制,进一步拓宽购药渠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早已明确,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疫情当前,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慢性病诊治中的作用,让人民群众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这将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证慢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同时,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和对网售药品的监管,确保诊疗服务开展的规范、科学、合理,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可以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保障慢性病患者及时安全用药,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加强互联网诊疗准入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师、护士应当能够在国家医师、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执业登记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审核、批准。

2.规范线上诊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符合医疗管理要求,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

3.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  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流程,保证互联网诊疗活动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

4.规范电子病历管理  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时,应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并方便患者在线查询检查检验结果和资料、诊断治疗方案和医嘱等病历资料。

5.加强电子处方监管  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人员必须采取电子签名或信息系统留痕的方式,确保处方可追溯,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不得在互联网上开具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处方以及其他用药风险较高、有其他特殊管理规定的药品处方。为低龄儿童(6岁以下)开具互联网儿童用药处方时,应当确定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

6.鼓励处方信息外流  与零售药店信息系统开放对接,方便群众选择,真正实现诊疗与药品供给的“互联网+”发展,也有利于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减少成本、提升效率。

7.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  对线上开具的慢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61条、第62条,对网络销售药品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为网络药品销售给出了制度空间。未来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药品流通”优势,健全网售处方药监管制度,放宽对处方药信息展示的限制,保障慢病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来应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从而提高流通效率,减少交易成本,确保慢性病患者凭处方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药品。

尽管疫情防控给慢性病患者购药带来一定的困扰,但依法促进和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网络药品经营特别是网售处方药,不仅有助于慢病患者渡过难关,也符合简政放权、促进医药行业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理念,进而践行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第3条规定的“药品管理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要求,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可及,更好地保障公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本文作者宋华琳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天文系南开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