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品零售如何借“互联网+”延续利好

发布时间:2020-03-18 16:49:58作者:曾世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疫情发生至今,对药品零售企业带来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前升后降”。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从1月20日至2月1日,由于疫情防控措施逐渐升级,药店客流量急剧上升,主要是防疫用各种防护用品、各种常见病及慢性病用药销售有较大增长。而2月1日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一方面是防护用品的短缺现象呈现好转,且对疫情防御趋于理性、平和,再加上医药电商的突起,分流了不少客源,且这段时间患者线上医药习惯的养成和消费的产生增速很快。

就疫情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近期和长远影响,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大病重症药品长期利好

一是对于慢病用药会有短期利好。慢病患者选择药店渠道购买慢病用药,加上部分地区医保支付前移,慢病患者将有比较好的购药体验,且这种利好至少会持续到各地解除疫情一级甚至二级响应状态。因此,有望打破慢病患者原有的去医院购药的行为习惯。对于药品零售企业来说,应该抓住这一市场机会,通过专业的药学服务帮助患者管理其慢病治疗,让患者产生专业信任,形成患者对药店的长期购买粘性。

二是对于感冒药、发热药、咳嗽药等品类,由于客流受限叠加限购举措,会出现利空局面。就药店来讲,需要理解和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合规销售,做好相关登记。如果自身有线上销售渠道,这部分患者是可以通过线上引流的。

三是对于普通OTC产品利空明显,主要在于疫情防控所带来的客流急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线下零售药店和线上平台融合以应对,最好的模式就是O2O。数据显示,叮当快药在2月16日前的疫情期间有近128万单药品配送,可见,患者在特殊时间对新服务模式的接受度增长很快。这亦应引起药品零售企业的思考,未来药品零售模式该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更好地融合。

四是保健品销售因为客流下降,在疫情期间出现利空,但长期来看是一种利好。疫情过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将极大提升,药店未来应该去探寻消费者变化后的健康需求点,去重构保健品的产品体系。这一点,也适用于中医养生类产品的未来规划。

五是对于日常防护用品,像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液,整体来说一定是利好,不管是疫情期间的迫切需求,还是疫情后人们卫生习惯的改变,都会力促防护用品市场潜力的扩展。当然对于药店来说,要持续做产品组成的优化,比如建立起不同档次的品类。

六是对于大病重症药品是利好。疫情期间,绝大多数DTC药房坚守岗位提供专业的服务,获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可。而目前的运营模式还有一些不足,如电子处方的来源、互联网医疗对接、输注协助等方面,还需要改进。不过,也有一些DTC药房表现不错,特别是与时俱进地运用对接各种线上平台进行远程诊疗和电子处方,同时为患者做线上的教育与管理,还有比平时更多、更深度的患者随访等,受到患者、医疗、药企等多方的认可。

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

基于以上梳理,笔者认为,药品零售企业未来的变化将围绕营销数字化、专业化患者管理、扩展大健康品类、提升供应链物流能力,以及与医保、医疗的打通与对接等方面展开。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在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互联网+”医疗服务特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要落实线上实名制就医,配套建立在线处方审核制度、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机制,保障诊疗、用药合理性。二是应当为患者建立和妥善保存电子病历、在线电子处方、购药记录等信息,做到诊疗、处方、交易、配送全程可追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程可监控,满足患者可以在线查询检查检验结果、诊断治疗方案、处方和医嘱等病历资料。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