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8 16:06:26作者:上海滩小药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医药服务和紧缺物资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互联网+医学问诊的服务模式,也在线上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上周,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多项内容与互联网服务相关。
《通知》提到要规范互联网加药学服务,重点内容包括:规范电子化处方在互联网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管理,包括电子处方的审核调配以及信息系统留痕的模式、鼓励探索区域化的药事管理和处方审核平台提升处方调配的水平。
总体来看,药学发展是以医学发展为前提的,因此,重点在于医疗在互联网途径上如何改变。而疫情对医药服务行业整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多的资本进入在线医学服务与药学服务,公立医疗对此应加以重视。
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不同问诊平台不断涌现。以往都是民营医院在主推网上服务,其服务的目的也很明确,主要作为引流通道和树立品牌;还有一些独立的付费咨询模式,比如春雨医生这类风投模式,其部分代替了本来应当是家庭医师提供的服务。疫情发生以来,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很多公立医院加入了网络医学服务的竞争。比如,2月26日上海市徐汇云医院有了正式的名称“贯众互联网医院”,并获得上海市首张牌照。这种模式使病人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问诊看病,大部分慢性病药品可以直接快递到家,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诊。由于是国家支持的网上问诊新模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亦将获得医保的支持。这种模式既减少了病人的出行时间和费用,又缩短了排队和治疗的时间。对部分轻症病人实行了分流,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互联网医疗的正式确立,既对互联网医生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药学服务配套进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二是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强化了人们在线学习及付费的习惯,为医学门诊提供了路径。
之前很多时候,大众看病都找百度,但百度上的信息大多不全且错误百出,百度也因此将流量引向检索词付费导向。这其实暗含了一个本质道理——免费的反而是最贵的。因此,网上付问诊费,未来将是一个必备的操作流程。但就目前来说,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网上问诊还处在公益的形式。这种模式在疫情期间可以说是可持续的,但是超出这个时间范围可能就不可持续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收费问诊模式将成为常态。
三是疫情倒逼更多医学专业人士加入线上问诊,医学问诊规模将不断扩大,质量得到提升,在线医学教育规模亦会继续扩大。
在疫情影响下,短期内部分医院门可罗雀,很多高级专家教授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接受网上问诊的模式。但从长期来看,病人到医院实体就诊模式,并不会因为线上的问诊而受到冲击。最有可能的一种结果是,线上和线下会更好地结合,共同推进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