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家集采扩面提速 非药部分纳入集采?

发布时间:2020-03-05 21:13:38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导读:省级层面的第二批国采结果开始落地,相关中标企业陆续复工。本轮疫情结束后,带量集中采购政策不仅不会变,而且可能扩面且加快步伐,也许非药部分也会纳入集采。


第二批集采落地,相关中标企业陆续复工


2月14日,海南省发布《海南省全面落实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味省级层面的第二批国采结果开始落地。可以看出,疫情并未影响这一政策的推行。2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出的《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指出:做好第二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4月份让老百姓用上降价后的药品。

对此,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郭泰鸿表示,目前对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集中采购政策,而经过本次疫情更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医药行业知名战略管理专家杜臣则谈到,降低虚高药价是医保客观需求。本轮疫情结束后,带量集中采购政策不仅不会变,而且可能扩面且加快步伐,也许非药部分也会纳入集采。

投标企业规模扩大提上议程

国家医保局在《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要求,建立常态化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加强组织支撑和平台专业化支撑,推动新的采购模式、营销模式、行业生态成为主导性力量。组织联盟地区开展高值耗材采购试点。鼓励、规范各地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和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竞争较为充分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带量采购。

郭泰鸿表示,当前第二批集采产品已确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相关企业员工的复工问题。“疫情打乱了药品生产企业的计划安排。由于很多药企的员工不在本地,被隔离在外,或者复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等原因,无法按计划及时开工,可能会延迟集中采购所确认的交货期和交货量。对此,一方面,企业应当在开工后,想方设法,抓进度、保质量,如约交货,另一方面,对确有困难不能如期交货的,药品集采招标方也应作出合理的必要调整。”

他认为,对于疫情这样的不可抗力影响企业生产的问题,相信政府方面会有相应举措,但这也暴露出企业产能不足方面的隐患。“从现实情况来看,药品集中采购一直以来着眼于‘品种-质量-价格’这样的关注点,但在今后,投标企业的规模扩大应该要提上议程,中标应向大企业倾斜。政府应当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法扩大生产和采购规模,应当通过市场的方式而非行政手段,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提高中标合同履行的安全系数,确保履约。”

另外,他指出,目前的药品研发工作主要还是依托于不多的研究机构和一些大企业,这也和企业规模不够大有关,一般的企业难有成规模的研究室。“在响应国家提升药物研发能力要求的同时,要重点提升企业的基础研发能力,特别是提升对于检验用药、预防用药、治疗用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这样不但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良性发展。”

“复工潮”后企业产能受考验

在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时,2月中旬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始迎来复工复产。杜臣认为,对于集采中标企业来说,要确保满足供应,不论疫情结束还是没有结束,这都是一个考验:意味着企业既要避免上班员工聚集感染,又要满足市场用药要求,特别是满足本次新冠肺炎治疗的需求。

在他看来,疫情何时彻底结束现在还很难预测,“如果三月上中旬除湖北以外地区能够彻底结束,4月中旬湖北能够结束,那么从2月至结束时这段时间就消化库存,个别产品会断档,多数产品会保证供应。这也取决于各地药厂开工情况。如果在这段时间之内,疫情并未结束或者无法彻底结束,保药品供应就会上升为短期的国家关注重点,采用指令性计划确保治疗用药。”

有媒体网络调研显示,截至2月中旬,完全复工的药企仅有三成。但据了解,集采相关的药企力图走在“复工潮”前列,肩负起生产供应的使命。

例如,2月15日,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疫情复工后生产的药品出厂,主要涉及第一批国家集采品种,共计31万盒。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总经理董博文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在第二批集采中标的少数原研药厂之一,虽然截至2月19日,公司尚未收到国家有关部门对集采落地执行的具体指令,但已为集采的落地执行做好充分准备。

杜臣指出,药厂本身具有消毒、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的素养和设施,有市场需求特别是疫情需要的药品应该尽快组织力量、召回员工,恢复生产。“这段时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会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各地药企应该注意并积极争取。这次疫情不会改变医药行业的总体趋势,但是短期会加大企业的运营难度。一些实力比较弱的药企要调整目标,先活下来,再谋求发展。”

郭泰鸿指出,在抗击疫情之中,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储备能力难以经受住严峻考验。“比如疫情刚开始之际,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技术门槛不高的物资均出现紧缺。这有产品储备的问题,也有产能储备的问题。等疫情过去后,国家一方面要通过带量采购来适当储备医用物资,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产能储备,在突发事件到来之时,能够快速启动,尽早转换轨道,进入快速大规模生产的战时机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