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5 20:46:07作者: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经。在对抗病毒的战斗中,所用的武器除了医术就是药品。中国医药企业在此次重大卫生健康事件中表现如何,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在公众中的形象,当然也关系着将来的市场表现。
灾难面前无营销
笔者一直认为,灾难面前无营销。因为在这种人类灾难中被激活并放大的是良知、同情和求生、恐惧的激烈情感。正是由于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底色,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利用。以同类受难的同理心,竭尽所能去应对灾难和无私地帮助他人是智人的自然反应,自然会被接纳和认同,相互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反之,把这种灾难当作难得的机会,千方百计去获得自己的利益,就会被看作冷血、自私和无情。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的医药行业要更加重视这个道理。
大家欣喜地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不久,许多医药企业立即伸出援手,纷纷捐款捐物,与防护相关的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加班加点地生产。这些行为实实在在地为防止疫情蔓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种发自内心的行动随之而来的正面作用不是处心积虑的所谓有目的的营销所能做到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大德、大道,是最高境界中的无为而治。
反之,个别的少数企业利欲熏心,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如口罩翻几十倍价格销售。这种行为不但会受到谴责,还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企业不会沦落至此。
但利用疫情进行所谓噱头营销的却大有人在,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有的药品本来就有相关作用,此时宣传提醒大家使用,为他人解决困难的同时获得应得利益也未尝不可。但若生拉硬拽夸大疗效,甚至误导消费者,贻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可能会得一时小利,最终仍是搬起石头砸脚,得不偿失。
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么,医药的市场营销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就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可以进行情感营销,用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来抚平对方的伤痛,竭尽所能去帮助患者,发挥自己所长来雪中送炭。所以,这次疫情一发生就有企业捐巨资,就有公司主动开发没有利润的主治药品,就有团体冒风险赴疫区送去急需物资。
可喜的是,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深明大义积极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不顾安危,牺牲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生产,保障疫区需要。有的捐款捐物,截至1月31日,据不完全统计就有153家药企进行捐赠,表现突出的是劲牌公司,不但捐赠了 5000万元现金,还向疫区捐赠5000元的急需物资。在此,为他们的义举点赞,并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医药企业、更多善款、更多物资涌向疫区。
自古以来,情感就是人类最宝贵也是最珍惜的东西,更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法宝。有了真情实感,就能润物细无声地滋润人的心田,撼动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何况市场呢?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