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5 20:33:54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整个医药流通链条带来不小挑战。其中,非疫情相关的药品临床使用、营销推广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刚需支撑用药基本面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现阶段医药资源都向疫情倾斜,医院门诊相应调整,医院用药市场也在发生变化。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孔标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复工情况还不理想,生产、流通、采购环节尚未打通,一些非发热、感冒类的临床供货已处于半停滞状态。不过,对于药品,尤其是基础用药,因为刚性需求,无论是患者还是药店,都在消化原有的库存。”
他说:“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承接疫情相关的药品配送,一些小型商业公司现在还没开工。加上物流还未完全开通,如果有药品需求,基本上需要自提,企业也在想尽办法支撑消化库存的时间。当所有库存消化差不多的时候,如果企业备货不足,或者库存较少的,面对积累的需求,可能会出现一批产品断货。”
在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百家汇精准医疗投资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田家伦看来:“这次疫情中,医药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站上了风口,例如抗病毒产品、耗材产品供不应求,一些企业抓住了发展机会。但疫情影响势必是短暂的,整体来看,由于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属性,如慢病不可能因为患者不能去医院就诊而停药,这部分用药需求正在通过药店库存或其他方式获取消化。对于癌症、重大器官疾病等重疾,虽然现在一部分患者可能不能就诊,但疫情后累积下来的就诊需求可能会爆发式增长。对于一些小病,消费者会自己买药服用。所以,相对于其他行业,医药行业面临的风险挑战相对较小。”
线上营销互动或增强
由于现阶段医药流通链条尚未打通,医药营销、推广工作也面临加速转型的挑战。?荩(下转5版
一些企业积极布局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渠道开拓,部分企业向数字化营销模式展开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医药企业来讲,不论是短期疫情,还是长远来看,营销模式变革是大势所趋。过去,中国药企的营销模式无非两种,一种是自营,另一种是招商代理。随着招商模式越来越艰难,营销结构逐步调整。这次疫情期间,无论是自营队伍还是代理,地推模式全部面临暂停。
田家伦认为:“企业一定要审时度势,抓住产品结构调整期,顺应营销模式变革。在地推模式暂停阶段,医药企业无论是外企还是国内企业均进行了一些创新方式调整,包括在这个时期加强员工内部培训、经销商培训,或联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不过,现在一些方式还是基于原来方式的一种调整和弥补。对于一些新型营销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医药企业更多地探寻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而在代理制为主的营销策略调整上,谢孔标建议:“现阶段,一方面,不要计较发货成本,先保证尽量不让客户断货。另一方面,在保障安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让业务人员做好下沉工作,尽快对接药店、医院补上货。这部分工作如果能做好,受到的影响就会小一点,如果做不好,产品断货供不上,可能会影响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销售。此外,还是要以服务好客户为主要宗旨,现在不能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可以要求业务人员每天与客户保持电话沟通,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只要客户开工或是有值班人员能够开票,就尽量保持正常走货。”
“虽然受医药行业属性决定,短期内营销模式尚不会发生整体改变。不过,随着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线上服务兴起,未来医药行业营销推广与线上互动、互联网对接粘性将进一步增加。一些优秀的企业可能会进一步抓住这波趋势,在互联网医疗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和战略合作。当我们回顾非典就会发现,疫情启发了电商行业的发展。同样相信未来两三年,甚至5年以后,我们在回顾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会发现,很多行业业态得到了增强和发展。”田家伦总结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