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5 19:34:55作者: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这是咋了,完全看不懂了!”
“价报得这样离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在1月17日,这个猪年小年的寒冷日子里,笔者的电话响个不停。电话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但焦点都集中在笔者所在的城市——上海,准确地说是天山路1800号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因为全国第二批集采正如火如荼地激烈进行,122家医药企业的代表正围绕33个产品、50个规格、194个品规角逐,从他们紧张的表情和递送文件袋颤抖的手上无不反映出竞争的激烈。
中标企业反应平淡
信息时代,笔者在现场刚刚看到结果,远在千里的圈中朋友就来电话了,纷纷吆喝“看不懂”。笔者看着脚下黄浦江里如急鲫的船只,心里不免好笑:“什么样的报价都有可能。”
对照“4+7”扩围和第一批国家集采,第二批集采的产品和竞争厂家稍多,竞争也更强,即使市场容量没有第一批集采那么大,但由于普通的基层常用产品尤其是抗生素品种多,因单品种涉及厂家多,竞争更为激烈,从本轮83%的市场压缩率超过第一批集采的74%就可见一斑。
因为有上两次经验,此次参选企业大多见怪不怪,场面也波澜不惊。虽然多数企业都有所斩获,有的还是多个产品中标,但心理早有预期的中标价使中标企业反应平淡,更谈不上欣喜若狂。很多之前引人注目的大品种,如阿卡波糖、曲美他嗪、头孢氨苄等“硝烟散尽,遍地黄沙状”,占领的地域很大,但战利品了了。
当然,有人说:“部分产品击穿了生产成本。”笔者并不赞同,看看各种成本比我们高得多的西方国家同种产品价格却低得多,国内药企趋之若鹜之谜就豁然开朗了,那种“中标企业无利可图说”是耸人听闻,只是没有原来躺着就赚个盆满钵满的好事了。
出现“过山车”式报价
个别厂家采取了与第一批国采相反的报价方式,由超低价上升为“云彩价”。其实,这并不奇怪,国采报价这种形式就有可能让部分企业产生心理幻觉。从第一批集采到“4+7”扩围,再到现在的第二批。有的企业经历过报高价被无情淘汰,再为中标报出大跌眼镜的超低价后发现,与第二位价差太大,意味着市场差不多的情况下,利润大大流失,痛定思痛,又在第二批集采抱着后悔的心理报出“云彩价”,结果重演了第一批集采的悲剧。
企业这种过山车式报价在前两轮里就发生过。“4+7”某产品中标,在扩围中却报出高价不幸出局。只不过有的企业报价高低悬殊太大,之前又有业内人士预测这次肯定会报出超低价,甚至放言“只要有某企业投标,就等于少了一个名额”,结果被打脸了。
客观地说,除了这种个别情况,绝大部分情况还是在意料之中:一是降幅基本在70%左右,跟预期的差不多;二是企业踊跃,高度重视;三是产品报价分布合理,除了一个产品碳酸氢钠流标,其他品种竞价成功中选;四是重点品种降幅巨大符合预期,如此前一直为业界关注的市场份额巨大的阿卡波糖、莫西沙星报价如人所愿地大幅缩水。
低价药复活低价
不出所料,结果还没消化,国家医保局当天就以《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答记者问》形式公布了本次集采的成果: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3%,最高降幅达到93%,并罕见地附上理由和肯定。分析称,促使集采药品大幅度降价主要有四个因素: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完善规则,促进竞争;“复活”低价,重回市场;及时回款,降低成本。还晒出相关部门对100多种常用药的审计调查证明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为药品生产成本的17~18倍左右,特意强调生产成本只占药品价格中极低的比例。
在此,猛敲黑板:“此次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挤出的是以往在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水分,而不是生产成本,不影响药品质量水平。”同时捎带的成果是 :“一些低价药‘复活’低价,重回市场”,解决了部分生产成本不高、竞争充分的药品原来价格水平就很低,但由于流通模式原因,低价药反而难以打开市场,被高价药“逆淘汰”,患者难以低价买到药品的难题。比如百姓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此次拟中选价格为0.03~0.07元/片,高于历史0.02元/片的价格销售,稳定了低价药的供应。笔者能明显感觉到主办者不同以往的铿锵有力的语气。
“专利断崖”已现
事实也给出了有力的证明:截至2019年底,“4+7”试点及扩围交出了满意答卷,两次集采所涉及的57个品种,撬动起千亿元的市场。仅“4+7”试点地区的25个中选药品平均采购执行进度为183%,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占比从50%提升到90%以上。中选产品30天结清率达到90%以上。
更可喜的是,各省市心有灵犀,把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也纳入集采,这可是更大的市场。至此,“蝴蝶效应”掀起滔天巨浪,“专利断崖”已现,无怪乎操盘者这么有底气。
在此奉劝各位同仁,不要再心存侥幸,丢掉幻想。企业必须适应已成定局的大势,再哭着喊着“成本高,企业无法生存”的,说的只是你自己,报怨“没有原料,制剂受制”的更是只能留一笑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