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5 19:20:41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回顾全球药价政策变动的2019年,制药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比如成就了“并购大年”。而在2020年,全球药价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制药企业将展开新的冒险。
在EvaluatePharma发布的2020前瞻报告中,预测了药物市场的销售增长动力,并分析药企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并购与研发布局上的考量。
市场焦点:销售增长Top 10药物
过去十多年来,抗肿瘤药物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在大型制药企业中无论研发、市场还是销售部门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是主导地位。而抗肿瘤领域的每个进展都能够成为药物研发领域的新关注点,且往往能吸引资金投入。这一状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将会持续下去。
据EvaluatePharma预测,2020年处方药总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00亿美元,而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药和新治疗领域驱动的。
K药跃升第二大畅销药
EvaluatePharma报告列出了2020年销售额增量前十药物,有7种药物销售额增量达到10亿美元或更多,其中3种是抗癌药,由默沙东(Merck)的PD-1药物Keytruda领衔。据预测,该药的销售额将在2020年增加32.9亿美元,达到139亿美元。在2020年,PD-1/PD-L1药物领域的增长Keytruda可能贡献一半以上。
这样的巨额年度销售额,使得K药有望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畅销药物。蝉联第一的仍有极大可能是艾伯维(AbbVie)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阿达木单抗(Humira)。虽然随着生物类似药上市,Humira结束了持续的增长,但2020年依旧可能以超过180亿美元的销售额蝉联榜首。
据预测,销售额增长第二大的是吉利德(Gilead)的三合一抗HIV新药Biktarvy,该药2020年销售额预计将增加16亿美元,达到63亿美元。不过,Biktarvy强劲增长的同时,吉利德四合一抗HIV药物Genvoya预计将下滑。
而刚刚收购新基(Celgene)的百时美施贵宝(BMS)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Revlimid),该药在上市十年后仍保持强劲增长,2019年其二、三季度销售额分别超过27亿、2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此外,BMS的抗凝药阿哌沙班(Eliquis)也将在2020年持续实现1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增长。
尽管整个糖尿病领域的药价压力很大,但在诺和诺德(Novo Nordisk)降糖药索马鲁肽(Ozempic)的持续推动下,GLP受体激动剂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容,获得20亿美元的增长。Ozempic也可能在2020年实现10亿美元以上的增长。另外,SGLT2抑制剂可能会给今年降糖药竞争格局引入新的变量。
罕见病市场潜力待挖
疫苗虽然不是制药行业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但仍然是一个有巨大增长势能的市场。如今,疫苗行业已经很大程度上整合到葛兰素史克(GSK)和赛诺菲(Sanofi)手中,这两家企业未来几年或可坐享稳定的市场增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囊肿性纤维化治疗领域目前仅由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主导,而这种罕见疾病仍是制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事实上,罕见病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去挖掘的市场空间。例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该领域预计今年将增加9亿美元的销售额,绝大部分将来自诺华(Novartis)的基因疗法Zolgensma。
这些罕见病药物之所以能够进入亿元级别的排名,主要在于其单价极高。福泰制药的新型囊性纤维化三联药物Trikafta的价格为每年31万美元,而SMA基因疗法Zolgensma的价格超过20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物。
并购趋势:看中研发线潜力
2019年创下了制药领域并购最高记录,无论从规模还是资金量而言。其中三笔最大的交易——BMS收购新基、艾伯维收购艾尔建(Allergan),以及安进(Amgen)收购新基牛皮癣药物Otezla合计产生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交易额。其中,BMS对新基的740亿美元并购是制药领域史上最大交易。
并购通常会在新年之初宣布,但从2020年的开年表现来看,这一年的医药并购可能会远逊于2019年。以前,跨国药企总是追求扩大化、多元化,而现在,这些企业开始回归核心业务,并越来越聚焦创新药。特别是近几年来,跨国药企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动作趋于频繁。有观点认为,一些现金流充足的制药巨头将在2020年采取行动,寻找一些新增长点。
小公司受亲睐
与以前相比,药企会更倾向于小规模交易,一方面由于资金不再宽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型制药企业的股价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生物技术公司的整体表现却超过大型制药企业。因此,大型药企对这些生物技术公司更感兴趣,希望增加针对生物技术企业的较小规模的收购,甚至支付高额溢价以将其锁定,以期获得潜在的重磅研发线,实现更高的回报。
Inkef的分析师Bulthuis认为,“大买家”首要考虑的是获得有增长潜力的产品,“在大多数治疗领域都存在足够的存量市场和竞争,来推动销售额上涨。比起基础估值,买家更加看重产品的未来性。”
恶意收购或上演
2020年的结构性收购仍然可能会增加,越来越多的买家试图利用收购药品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公司时采用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方式来压低一些初创公司的估值。
德国默克(Merck KGaA)的风险投资机构董事Hakan Goker曾表示:“从几年前开始,制药公司逐渐放弃了对早期公司的直接收购。因为到处都有看不见的‘天花板’,如果想保持投资资金的收益率,就不得不持续压低这个上线。”
2020年,并购市场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趋势。宏利投资管理公司(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总经理史蒂文·斯劳特(Steven Slaughter)认为,2020年制药领域可能发生恶意收购(hostile bid)。他说:“有很多有趣的目标管理团队并不想出售,然而在资本市场中,买家只要部署足够的资金就可以了。”
这意味着,无论企业管理者个人的意愿还是主要股东的意志,或许都无法构成阻止资本并购的绝对力量。
不过,并购买家在2020年将面对日益严格的反垄断审查。在美国大选临近与药价压力的影响下,反垄断监督机构对医药行业盯得越来越紧。2019年,BMS对新基的收购、罗氏对Spark Therapeutics的收购都并非一帆风顺。
研发布局:抗肿瘤外寻蓝海
尽管许多分析都显示了抗肿瘤药物在当今制药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师发现了资本正在避开这一领域的兆头。激烈的竞争和被抬高的竞价估值,使得一些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其他方向。
投资机构M Venture总经理Goker表示:“其他领域投资的活跃度开始增加,例如抗肿瘤以外的免疫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妇女健康领域等。”他认为,估值高只是资金避开抗肿瘤领域的一方面原因,“当过多的资金集中于某个治疗领域,就很难让人不对合伙人(投资人)的理性判断产生怀疑。”
如其所言,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正在持续吸引着投资人的兴趣,如果渤健(Biogen)的aducanumab 能够获批上市,可能会成为阿尔兹海默症(AD)治疗领域新的“引爆剂”。
细胞/基因疗法面临考验
不过,一些似乎资金过热的领域在2020年的表现可能会令人失望,例如肿瘤免疫,现在有几百项研究正在投向临床,很多早期研究可能无法获得实质性进展。细胞疗法也与之相似,大量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扎堆现象。例如使用T细胞或NK细胞的疗法试验大多集中于有限几个靶点,而这些方法距离获得有相对优势的临床证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nkef机构分析师Bulthuis认为,在细胞治疗领域,除非认真地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临床试验,否则将看不到任何有意义的数据。“作为风险投资人,我很难证明有必要对此领域进行投资。”他直言,细胞治疗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大公司玩的游戏。
Vertex Venture分析师Ng也提到,目前仍然需要确定细胞和基因疗法等先进领域的资金需求:“我们对这些领域的发展感到兴奋,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公司是否可以作为一家小型公司的形态存在?是否真的需要在早期阶段就进行大量投资建设?”
这似乎表明,要求高额投资的细胞或基因疗法公司在今后或将拿出更多实绩证明自己真的需要,并且理应得到这笔钱。而对于资方来说,想要在抗肿瘤、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和细胞治疗等领域找到保持活跃而且未被过度投资的利基市场,则变得越来越困难。
低治疗水平领域受关注
在抗肿瘤之外,眼病和牛皮癣(包括牛皮癣和湿疹)治疗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这些领域将在不久的未来变得更具竞争力。肝脏疾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将会成为一个拥有广阔市场的潜力领域。此外,痴呆症、中风、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目前治疗水平不高,正在成为研发人员进入的蓝海。
许多专业性强的投资者目前正在这些领域中寻找机会。毕竟这些领域目前临床治疗水平普遍低下,疾病护理标准缺失,企业可以无所畏惧地大步向前,有希望通过开发新技术或新机制,给整个治疗领域带来改变,并实现革命性突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