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集采目录“新陈代谢”如何更科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3:15作者:特约撰稿 黄燕来源:医药经济报

集采目录“新陈代谢”如何更科学


共涉及33个品种,50个品规的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于1月17日在上海开标,今年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将扩大品种范围,优先将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及价差大的药品纳入集采。


五大利好多方共赢


无论国家集采还是地方集采或其他形式的集采,其五大好处是:1.满足用药者的多层次和差异化需求;2.维护医药供应的相对公平;3.为更多企业和产品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高质量的好药占领市场;4.为更多企业节省营销费用;5.为基药和医保目录扩容创造条件。因此,这是多赢之举。

集采的目的,是以更大的采购量来换取更低的采购价格,因此按理说,任何医药产品都应集采。这符合经济学原理。换言之,药品集采目录绝非医保目录,集采目录清单应该足够长,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让用药者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直至用上最适合自己的药品。建议日后将非公立医院用药也纳入集采,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大采购量,以换取更低的采购价格。


品种范围再扩大


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纳入集采,且扩大其品种范围,是很明智的。因为疾病相同,病因不尽相同,且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只有扩大品种范围,才能精准用药、去掉病因,直至取得最好的疗效。慢性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费用很高。通过带量采购,降低药价,有助于缓解治病贵。

对于市场需求小、价格低但临床必需的短缺药(比如手术用药)或小众药,虽说可以允许其自主定价和适当涨价,也要集采,这对企业的好处是,不仅可增加销量,还可节省营销费用。如果国内暂时解决不了短缺药的问题,就应该紧急去境外集采同类药,总之不能让医患无药可用。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因为前者的成本更低。所以说,集采目录、基药和医保目录,都应向预防用药倾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实际也属于预防用药,因为它们是防止发生脑卒中、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的药品。对于高血脂,用药品种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特效药。笔者认为,这对中药企业是一个机会,因为中药产品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当然这需要企业潜心研发、攻坚克难。

对于中小药企的产品,如果其质量确实名列前茅,即便产量小,也应纳入集采,然后再通过增加中标企业的数量来解决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总之产品的优质是第一位的。

对于全自费药,如果确有一定需求(比如被仿制药替代的原研药),也应开展集采,以此让利于民。


四类药或调出目录


随着集采进一步扩大,必须做好一件事,就是控费:

一是要加强医生用药培训、考核和内部监督;

二是要加强智慧医保对医患用药的监管,目的是避免药品被滥用或错用;

三是重视集采目录动态调整。

集采目录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及药品的质量、数量和性价比的变化而变化,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近年来出现新型传染病(非典、禽流感等),因此相关药品要被纳入集采、医保和基药目录。疾病谱也存在地方差异,因此地方集采目录肯定不尽相同。积极收集四类药的临床数据,并将其作为调出目录的主要依据,包括注射剂(临床风险最高)、进口药(国内临床数据缺失或不足)、创新药(临床数据不足)、疗效不显著或严重不良反应频发的药品。对于价格暴涨或性价比骤降的药品,如果有替代品,应该将其调出目录。

总之,集采目录需要“新陈代谢”,为优质产品腾出市场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