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上市连锁生态观察

发布时间:2020-02-17 17:00:43作者:董鹏 阮清贺 李宾来源:医药经济报

上市连锁生态观察


目前,零售药店主要分为单体药店、大型平价药房、连锁药店三类。其中,连锁药店发展的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当前,我国连锁药店已逐步形成全国连锁药店、平价连锁药店、跨区域连锁药店并存的格局。且随着连锁经营新业态的逐渐兴起,其已成为我国医药销售企业主要的经营模式。


现状剖析

集中度逐渐上升,医院药房社会化将成大势,且资本将加快行业整合进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68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8.5%。这意味着,医药健康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中最具增长力的一个板块。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药品销售额达3919亿元,同比增长7.5%。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零售药店数量已达48.9万家。从集中度来看,前100强销售额占比超过三成,尽管龙头企业销售额占比可观,零售药店连锁集中度逐渐上升,但整体集中度仍较低。2018年,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医药连锁中,排名前四的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和益丰连锁药房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94.71亿元、91.76亿元、88.59亿元和69.13亿元,单店年收入(含税)分别为245.11万元、159.37万元、228.33万元和191.43万元,细化到门店每天每平方米产生的收入(含税)则分别为50.71元、39.82元、66.74元和43.36元。

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医药上市公司从融资、并购、整合、自建、加盟五个层面来达到自身的扩张目的。例如,2014年7月一心堂上市,成为我国首家A股上市直营连锁药店;2015年2月益丰药房上市,同年4月老百姓上市,2017年7月大参林上市。融资能力截止于2019年一季度,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通过IPO、增发、可转债、公司债等方式分别合计融资27.32亿元、42.97亿元、30.26亿元、19.89亿元,额度仍在不断提高。在资本和政策双重作用下,行业进入整合期,集中度也快速提升,2018年零售连锁率达到52.2%。随着“医药分开”的推进,医院药房社会化将成为大趋势,未来药品零售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四大上市药房以“自建+并购+加盟”为手段不断扩张,四大药房市占率从2014年的6.29%提升至2018年的10.48%,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12月,老百姓拥有直营门店3864家,加盟门店500家;益丰药房拥有门店总数3611家;大参林拥有直营门店共3880家;一心堂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5758家。2018年,国内排名前四的连锁药房企业门店扩张稳步推进,随着规模化竞争和资本介入,零售药店领域仍会不断出现并购与整合的现象。然而,快速扩张背后呈现出的商誉累积和管理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对接资本平台是医药连锁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一旦模式形成并实现成功运营,通过资本助推,将快速实现规模扩张,抢占市场先机。例如,高瓴资本自2017年下半年重资投入药店行业,凭借资金优势快速整合,目前其投资的门店规模11610家,覆盖省份21个,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连锁药企。可见,资本的踊跃入局,加快了行业整合的进程。

零售药店的盈利模式,一方面来源于规模扩张取得的产业链话语权,体现在门店、品类扩张获取的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医保门店占比,一般可以获得30%~50%的营收增长;另一方面来源于门店运营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同时也是缩短新增门店盈利周期和加快外购门店融入的重要手段,进而平衡客流量、转化率及毛利率的关系,以获取高于行业的利润。


特色与格局

益丰药房院边店优势凸显,大参林借助地理优势多元化经营,老百姓规模效应凸显,一心堂积极布点DTP


益丰药房:后起之秀

在四大上市连锁中,益丰药房是自建率最高的公司,2017年自建率达67.6%。其经营效率亦较高,利用强大的会员数据仓库,规划会员个性化营销及管理体系,完善会员信息管理、精准营销、一对一服务、健康档案管理、药师咨询、员工学习等多个集约化管理功能,使会员消费成亮点。此外,其十分注重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运营和管理,打造六大核心运营系统,涵盖新店拓展、门店营运、商品管理、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和绩效考核等,而精细的标准化运营体系是其成功实现跨省经营和快速高效复制的基础保障。

数据显示,益丰大药房毛利率约40%,日均坪效63.9元/m2,高于一心堂、老百姓;租金坪效15.3元/m2,人效49.4万元/年,均高于一心堂,精细化经营指标表现较为优越。

大参林:借势地理文化背景

大参林立足广东,依靠当地消费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其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门店扩张速度较快。

数据显示,2018年大参林销售参茸滋补药材实现收入11.96亿元,贡献毛利4.94亿元。2019年,大参林正式发展加盟业务,通过统一的品牌标识、运营管理、人事培训、商品价格、药学服务管理等环节,强化质量风险管理和门店合规管理,进一步提高其规模化及品牌影响力。

老百姓:全国布局

老百姓是我国少数门店网络覆盖全国的药品零售连锁药店之一,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7个省,80多个城市,并将华东地区作为重点拓展区域。借助上市公司优质的投融资平台,老百姓加速外延扩张,门店量增速连续多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其还进驻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北部地区(如甘肃、内蒙古等),抢占发展先机。

一心堂:抢处方外流先机

DTP药房建设,主要是通过与上游医药工业企业合作打通拿货渠道,与医院合作对接处方药,创造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为抢占份额,四家上市公司在过往的定期报告中都有提及在院边店或在DTP药房布点。

一心堂在投资者电话调研中表示,已经布局拥有专业DTP门店近200家,医院周边店613家,将实现成都、海口的医院周边店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西南为核心经营地区、华南为战略纵深经营地区、华北为补充经营地区的格局。与此同时,一心堂提出未来三年发展战略,将继续通过收购区域优质医药零售资产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重点发力川渝地区、广西和海南等区域。此外,还将搭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实现线上渠道和线下销售一体化,完成公司对多渠道、多销售模式的创新性营销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强化客户服务能力。


智能“风口”

四大上市连锁不断进军电商业务,未来的智慧药店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的综合体,

将改变药店经营生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连锁药店通过信息化管理,高效管理跨区域门店的运营情况,包括人员管理、销售和存货等,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缩短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此外,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重视会员信息的管理,以实现对消费者的精准营销,提升消费者粘性。

今年初,相关部门提交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中提到:“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具备处方药销售信息与医疗机构电子处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条件,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方审核调剂,对已购买处方药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同期,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正式上线,宿迁医保体系与京东实现系统性打通,标志着医药电商平台线上医保支付的实现。一直以来,处方来源和支付系统衔接被认为是医药电商最大的两个关键点,此举对医药电商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四大上市连锁同样在不断进军电商业务。一心堂于2013年开始了电商业务,完成O2O业务架构搭建;益丰药房启动O2O健康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参林重点发展医药电商(O2O、B2C等),通过第三方O2O引流,利用会员CRM系统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零售药品线上销售市场规模将有较大改变。

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应用于中国医药零售行业。通过智能化管理,使用人脸识别之后,大幅减少人员配置,同时智能科技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将为药店、药企、医疗机构与用户之间实现一个“万物连接”。24小时自动售药柜进入药店,天猫智慧门店纷纷亮相,大参林联合微信推出智慧药店,还有百洋智慧药店、康美智慧药店等各种名目的智慧药店,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现在的智慧药店只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机器人、人脸识别、语音识别、VR场景等人工智能“黑科技”的利用和组合,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客源和顾客流进入药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药房。未来的智慧药店一定是“人工智能药店”,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的综合体,将改变药店的经营生态,改变消费者健康观念、消费习惯,并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智慧药店将有望成为风口,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药品零售业。


结语

未来几年,提升集中度仍是行业的主旋律,而上市龙头企业借助资本、品牌以及供应链优势,可以迅速跑马圈地,不断新建和并购,进行可复制的连锁化扩增,实现高质量的内生和外延增长,而这也意味着零售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智能化连锁药店的市场或将掀起一场革新浪潮。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