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7 16:19:21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探险家”王刚:
君实生物质量管理再添“国际范儿”
8月19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评审中心(CDE)负责合规和检查的首席科学家王刚博士正式入职君实生物,作为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生物制品审评和检查资深专家,美国FDA和中国原CFDA的十三年工作履历成绩卓著,此前离开CDE加入药明生物更是引发业内瞩目。如今,王刚博士的到来,究竟会助力君实生物发生怎样的蜕变?
上班第一天,新就任君实生物首席质量官兼工业事务高级副总裁的王刚博士早早来到办公室,工作交接有条不紊,面对需要全面负责的生产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这位以“gw.cgmp”为邮箱名称的GMP领域专业“大咖”,想到的更多是公司团队。
王刚博士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君实生物的吴江生产基地承担着商业化产品供应保障,持续合规和长期质量保证需要面对很多挑战;临港新厂区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保证建设工作顺利完成,验证、投产全面符合cGMP要求。“君实生物需要更具经验的质量管理团队和更加完善的质控体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只争朝夕!”
从科学家到监管者
生物制药的探索之旅
当一些重要事件以刻骨铭心的方式留存在记忆里,它早已幻化和生发出太多细节,按照自己需要的模式流淌在血液里。当你静静地审视一个人,扑面而来的不是过往与成绩,而是所有凝聚他人生经历在此刻塑造出的职业状态和生活态度,那才是精神的本源。
无论是1978年高考选择生物化学专业,还是来到美国攻读药理学与毒理学博士学位,王刚一直觉得自己进入生物医药领域是一个偶然。他坦言,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自己最擅长其实是数学和物理,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口号的鼓舞下,自己决定进入这个极具吸引力和神秘感的新兴领域探个险。
现在看来,这个影响自己一生的探秘之旅,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1995年博士毕业后,王刚来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中心(NCI),走进了肿瘤免疫研究先驱Steven Rosenberg的实验室,从事肿瘤免疫疗法的博士后研究。就是在这个实验室,经过一系列扎实的肿瘤免疫和基因疗法的早期探索,此后诞生了Kite Pharma靶向CD19的CAR-T技术产品。
随后,王刚进入德克萨斯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继续开展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研究。而他并不满足于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领域,又把目光瞄向了未曾涉猎的全新领域,即药品审评和监管。凭借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学术经历,他被美国FDA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录用。
从2005年开始,王刚负责审核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中CMC相关部分的审评,主要关注与生产设施、设备、质量、验证等cGMP相关的问题,领导和开展美国国内和国际生物产品批准前检查(PLI)/PAI)。回忆自己参与的生物新药项目,王刚印象最深的就是全程负责GARDADILR(默沙东的HPV疫苗)、CERVARIXR(GSK的HPV疫苗)和PROVENGER(首个细胞治疗产品)等几款重要产品的审评和检查,无一不是细分领域中的一抹亮色。
“HPV疫苗当时在美国还没有正式获批,默沙东和GSK都想知道对方申报和审评的进展情况,但企业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在现场检查时,企业会旁敲侧击打探,当然我们肯定不会说。现在这几款HPV疫苗产品都已经在中国上市了,回忆起来那个时候的经历非常有意思。”
PROVENGER是第一个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细胞治疗产品,彼时,前列腺癌缺乏足够充分的治疗手段,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细胞治疗产品获批可以说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治疗方向的大门。“在此之后一系列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以及CAR-T产品获批,使得肿瘤细胞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产业关注,新泽西和洛杉矶的PROVENGER生产厂房都是我去做的检查,现在新泽西的厂房被诺华用来生产第一款被FDA批准上市的CAR-T产品Kymriah,洛杉矶的厂房和PROVENGER则归属了中国的三胞集团。”
2008年11月,美国FDA在中国开设驻华办公室,这是FDA历史上首次设置海外办公室。随后,王刚被派驻担任驻华办公室助理主任,这份中美监管沟通“桥梁”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四年。
一直以来,行业内对中国近年来做出的医药监管改革给予高度评价,甚至断言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制定背后一定有一群深入了解中国和海外监管政策的“高人”在默默奉献智慧。2017年4月,顺应中国药品监管体系改革需要的召唤,王刚辞去美国FDA监管工作转投CDE,担任合规和检查首席科学家,与多位拥有美国FDA监管履历的资深专家携手融入中国医药创新监管浪潮,投身一线参与新时期药品监管体系改革。
王刚认为,药品监管历来不易,保证药品质量更是不可掉以轻心,既要确保百姓用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又要科学合理,还必须依附国家监管法治体系,同时与时俱进。“中国药监体系的重要改革和新药创新研发升级始于2015年,实际在此之前,中国监管部门、海外监管部门和国内外医药企业共同努力,已经做了很多基础的产业铺垫,监管制度改革是长期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时代变革践行创新
构筑更强质量体系
对于中国医药监管理念和政策变革,相信每一位产业人都深有体会,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无疑是认可以临床需求为核心,把“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作为重要的医药创新和审评审批价值思路。在此基础上,临床数据重拳整肃、审评审批大幅提速、监管部门加入ICH、临床试验机构放开……一系列产业生态巨变让生物医药创新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特殊的产业蜕变时期,一大批创新药物申请上市,君实生物作为其中的领先企业,引起了王刚的注意。他介绍:“随着进口PD-1药物的上市,以君实生物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企业快速跟进,凭借媲美进口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极大提升了药物临床可及性,满足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018年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宣布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获批上市,在PD-1国产首药的激烈竞争中,君实生物拔得头筹。
由于单抗类生物制剂对产品活性、纯度和杂质残留的要求非常严苛,在充分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快速获取纯化产品和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助力国产首个PD-1产品商业化放量,君实生物分别在江苏吴江和上海临港建设生产基地进行生产。江苏吴江生产基地是国内首家通过GMP认证的采用一次性工艺(Single-use)的单抗药品生产企业,该基地于2018年12月获得GMP证书,并于2019年2月发出第一批商业化产品,目前已经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发酵总产能增加至3000升。
更进一步,考虑到未来药物获批适应症扩展带来的患者需求增加,以及企业研发管线上其他药物的生产需求,君实生物于2017年启动了位于上海临港的第二个单克隆抗体生产基地建设,该项目完全按照cGMP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2018年10月完成结构封顶,预计从2019年底开始陆续投产,发酵产能将提升至苏州生产基地的10倍,达到30000升。
除此之外,君实生物建立起了产品质量标准,涵盖起始原料、辅料、试剂、中间体、研究小样和产品的质量标准方法和方法学验证体系,产品制备工艺的生产验证方法等,整体的生产质量和管理体系具备了一定基础。
立足未来,让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团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现更好的供应保障,加深对全生命周期GMP动态管理理念的理解,聚焦生产管理细节做出更趋合理的选择,严格控制失误,整体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让企业、团队、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跃升至更高的质量层次,可谓恰逢其时。
“对于君实生物来说,现在不仅要保证特瑞普利单抗的商业化生产供应,随着新适应症批准,如何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GMP要求,保持高质量至关重要。临港新厂区产能扩大,支持新品种开发,迫切需要早日实现符合cGMP标准的产品生产,这是下一个阶段需要团队重点投入的事情。”王刚如是介绍。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长期从事一个领域或事业的情感投入,能转变为个人追求的力量,而想要帮助团队升级,大家必须共同携手奔向一个新的目标,到达一个全新的终点,即使面对压力,努力也一定充满意义。王刚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帮助君实生物的质量团队变得更好、更强。
对话>>
您觉得君实生物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是什么吸引您?
王刚:无论是作为监管者还是产业人,君实生物的名字已经听过很多年了,知道这家公司一直在做创新药,真正让我对君实生物产生兴趣,还是熊俊董事长的真诚相邀,以及李宁博士加入君实生物。我和李宁博士以前在美国FDA是同事,也都住在马里兰,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
但是回归根本,我选择一份工作倒不是看有没有熟人或者待遇如何,核心考量是审视企业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和状态,以及企业文化,尤其是我自己能够为企业做哪些事情、能不能做好,应该说现在的君实生物对我的期许和我能够带领团队做的事情,双方比较契合。
君实生物对于您的加入有何种期许?
王刚:君实生物目前已经站在了非常好的起点上,成功商业化了PD-1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而且围绕BTLA、PCSK9、BLyS等一系列靶点布局了丰富的研发管线,临床开发不仅在国内,在海外也推进了多项IND工作。
对于君实生物来说,现在面对的问题既要保证PD-1产品的高质量商业化生产供应,随着新适应症批准,还要保证产品持续符合cGMP要求保持高质量。此外,吴江生产基地已经受到一些客观限制,临港厂房如何早日实现产品符合cGMP标准要求的生产,应该说是下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
您认为自己加入君实生物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王刚:对于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而言,发展目标绝不能仅局限于中国市场,君实生物走向国际市场的征途是必然之路。因此,摆在所有君实人面前的发展方向,除了研发端要放眼国际前沿,生产管理和质量水平也必须提升到国际化标准。
临港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就是按照cGMP打造符合国际生产要求的厂房设施,不过国际水平不仅包括硬件,还应当建立起一套更加成熟和完善的cGMP质量管理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更多的高水平QA/QC人才,以及更加完善的质控体系。
您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王刚:首先保证吴江生产基地的cGMP生产持续合规。君实生物基于PD-1产品在中国上市的客观需要,所以选择率先通过中国cGMP认证,这对于抗体产品,尤其是应用一次性工艺(Single-use)实现产品研发和上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个团队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不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上市后的动态质量保证,持续符合cGMP要求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临港生产基地必须保证按照cGMP要求建设,顺利完成、验证和投产,以及通过国内国际认证,这是下一步需要做的重点工作。然后根据公司需要,部署临港生产基地进行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或临床开发阶段产品的生产,君实生物的每一位员工责任重大。
此外,我的目标是培养更加富有经验的质量管理团队,建立更加强大的质量控制体系,让君实生物的质量管理理念和cGMP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为君实生物下一步国际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不断升级企业自身的cGMP管理能力,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高品质产品,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这是每一个有梦想的医药创新企业希望追求的目标。
记者手记 }
探险家之梦
愈挑战,愈快乐
如果没有去过峡谷山川,永远无法体会用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如果没有徒步森林高原,只能在电脑壁纸里感叹诗和远方……只有去了、走过,才会知道原来自己可以,个体的潜能和意志便能够到达另一个层次。
“我特别热衷户外探险,喜欢爬山,这是终身爱好!在旅途中迷路、断水等险情都经历过,特别喜欢一个人在这种原始环境中寻求未知。”王刚博士在谈及自己的生活时,坦言在美国去过四次大峡谷(Grand Canyon),曾经想把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都走一遍,只是暂时没能完成计划,也去过中国西藏,近6000米缺氧考验体验非凡。
有些人说:喜欢户外探险的人,不懂得享受旅途中的悠闲与玩乐,专挑荒山野岭、涉险闯荡,不能洗澡、睡不踏实,如此挑战自己的极限,究竟在追求什么?
也许,每一个热爱户外的朋友,在前行道路上都会忍不住痛骂自己千里迢迢找罪受,然而,一旦踏出荒野,屹立于垭口之上,积雪和山峦,一切险峻在阳光下的感受是如此让人难忘,时间与自然,全部未知在这里静静地与自己内心对话,唯有此刻才能领会来自身心的感动,气血上涌。
户外探险玩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尽管一路上可能遍布艰辛困难,但一段段终点、一次次归途,却又冲动地眷恋新一轮出发,好像骨子里藏着某种东西,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探索发现、历经考验、收获成果、再度出发……医药创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科学家到监管者,再到产业人,王刚之于君实生物,面向未来切换职业赛道,是否存在变数无人可知,但可以确定,他一定会在崭新的事业旅途中,带领君实生物的质量管理团队融入国际医药新视野,踏上大分子抗体治疗领域的高规格舞台。
愈挑战,愈快乐!能够遇到这份执着,也是难得。
(张蓝飞)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