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2019年十大医药并购

发布时间:2020-01-23 01:58:09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9年十大医药并购


2019年可谓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大年,其中3笔最大交易——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收购新基(Celgene),艾伯维(AbbVie)收购艾尔建(Allergan),以及安进(Amgen)收购新基的牛皮癣药物Otezla,合计交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BMS收购新基的金额高达740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大的医药并购案。

除此以外,去年这些交易也值得关注:Elanco收购拜耳(Bayer)动物保健业务,跃居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公司;安进斥资27亿美元收购百济神州20.5%股权,成为国际生物制药企业与中国药企之间金额最大、涉及产品最多的交易;罗氏(Rohce)花费28.5亿美元,缔造了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针对单个在研项目的最大授权许可交易……


交易透视


FiercePharma梳理了2019年宣布的生物制药领域规模最大的十笔并购,可以看到,跨国巨头在抗肿瘤、基因疗法等热门领域接连开出大单,溢价现象普遍。与此同时,多家企业继续剥离非核心业务,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另外,在全球药价压力下,美国的反垄断调查也正在对医药并购交易产生深远影响。

抗肿瘤、基因治疗仍然大热

在生物制药公司的并购中,抗肿瘤药依然是经久不衰的热门领域。从2019年1月抗肿瘤巨头BMS宣布合并新基,到去年末默沙东(Merck & Co.)以27亿美元收购早期抗肿瘤药研发公司ArQule,以及赛诺菲(Sanofi)以25亿美元收购Synthorx,围绕抗肿瘤药展开的交易贯穿整年。

此外还有礼来(Eli Lilly)80亿美元收购Loxo Oncology,辉瑞(Pfizer)114亿美元合并Array BioPharma,以及一些潜力新药的授权交易,比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第一三共制药(Daiichi Sankyo)就已获FDA批准的靶向HER2抗体药物Enhertu达成69亿美元潜在价值的合作等。

除抗肿瘤领域外,基因疗法是去年另一个交易热门。继2018年诺华(Novartis)以87亿美元收购AveXis及其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疗法Zolgensma后,罗氏在2019年宣布收购Spark Therapeutics。随后,牛津大学斥资数百万美元收购Nightstar Therapeutics,重点在于后者的眼科基因疗法。

此外,辉瑞已与基因疗法公司Sangamo Therapeutics开展多项合作。去年12月,安斯泰来(Astellas)透露将以30亿美元收购Audentes Therapeutics,以获得神经肌肉疾病的基因疗法。

对于这一趋势,SVB Leerink分析师约瑟夫·施瓦茨(Joseph Schwartz)指出,这些交易表明大型制药公司仍对并购持乐观态度,并且基因治疗领域仍是充满创新性和价值感的诱人目标。值得注意的是,Spark Therapeutics与Audentes Therapeutics的收购价比其股价溢价100%以上,表明了买家渴望进入基因治疗领域的积极姿态。

抗肿瘤和基因治疗以外最大笔的交易,当属诺华以97亿美元合并The Medicines Company,获得PCSK9心血管药物inclisiran;其也为武田的干眼药Xiidra支付了34亿美元的预付款,另外还以15.8亿美元收购IFM Therapeutics专注炎症疾病的子公司IFM Tre。诺华在2019年获批了6个新药,涉及抗肿瘤、多发性硬化、血液病等多个领域,这或许是其“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策略的进一步体现。

反垄断审查影响超级并购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买家们正在面临美国反垄断监督机构额外审查的阻碍。据了解,BMS、罗氏、艾伯维、诺华等展开的大规模并购都遭遇了反垄断审查的阻碍,其中一些调查拖延很久还没结束。并且,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国会对于反垄断调查的重视程度还在增加,药品定价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大。

2019年年初,BMS公布了生物制药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收购计划——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每股102.43美元,比其收盘价溢价约54%。但这对于BMS来说依旧是个便宜的价格,因为在临床试验受挫和财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2018年新基市值约下跌40%。

这笔收购创造了全球最大的抗肿瘤药企业:合并后公司同时拥有BMS的Opdivo与Yervoy,再加上新基的来那度胺(Revlimid)与泊马度胺(Pomalyst),届时将会产生约230亿美元的年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70%。

此外,在免疫治疗领域,新基处于上升期的牛皮癣药物Otezla与BMS在研的TYK-2抑制剂BMS-986165都具有极大的销售潜力,因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担心未来BMS会在牛皮癣治疗领域垄断市场。于是,在合并之前,新基以134亿美元将牛皮癣药物Otezla卖给了安进,这项“强制抛售”意味着在生物制药交易领域反垄断审查的力量已不容忽视。

而对于安进来说,为牛皮癣药物Otezla支付134亿美元的价格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这或许说明强生(Johnson & Johnson)、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等潜在买家围绕Otezla进行了激烈的竞标。Otezla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7%至5.47亿美元,2020年销售额预测值约为20亿美元,正处于快速增长的轨道。

在BMS结束对新基的收购后,安进于2019年11月22日完成了对Otezla的收购。安进表示,预计Otezla在未来5年将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在2024年实现这笔交易的盈利。从经营层面来说,安进急需一个强劲的增长极,其2019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57亿美元,下降3%,而Otezla作为新鲜血液能够填补该公司由于专利产品过保护期而遭遇的销售额缺口。

同样,对于艾伯维而言,由于占营业额60%的阿达木单抗(Humira)失去专利保护,在欧洲市场逐步被便宜的生物类似药取代,销售额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下降,其也亟需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填补这一空缺。

与此同时,主营医美业务的肉毒杆菌毒素制造商艾尔建则频频遭遇关键临床试验的失败,面临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公司内部调整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威胁。

当2019年6月艾伯维收购艾尔建的消息公布时,艾尔建的股民们欢呼雀跃,艾伯维的股价却应声下跌。尽管两者结合所创造的公司将成为全球规模前五的大药企,但能否创造新的价值外界仍有疑问。分析师认为,艾伯维本质上只是想购买能够抵消阿达木单抗销售额下滑影响的资产,将该药的销售额占比稀释到40%以下,而并非看好艾尔建的业务。

事实上,艾尔建的医疗美容业务相关产品独家销售期长,且不容易受不利的政策因素影响。目前,艾尔建肉毒杆菌毒素的销售额一直保持稳定,新的神经毒素Jeuveau的上市也并未对艾尔建的营业能力构成威胁。

艾伯维与艾尔建的交易同样遭遇了反垄断审查。FTC在艾尔建已经抛售两种与艾伯维产品有重叠的药品的情况下,还对其进行了额外审查,并两次要求提供更多信息。一些公益团体也要求FTC仔细审查这笔交易,认为强强联手将损害竞争,因为这两家公司过去一直在提高药价,并且采取措施扩大专利范围。

剥离非核心业务 轻装再出发

以前,跨国药企总是追求扩大化、多元化,而现在,这些企业纷纷回归核心业务,并越来越聚焦创新药。特别是近几年来,跨国药企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动作趋于频繁。

2014年,拜耳以1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默沙东消费者保健业务;2015年,礼来出资54亿美元收购诺华的动物保健品业务;2016年,赛诺菲动物保健业务和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消费者保健业务互换……到了2019年,受“4+7”带量采购及产品专利到期影响,辉瑞普强(Upjohn)不得不被出售,与仿制药巨头迈蓝(Mylan)组成一家新公司,而拜耳为了更加聚焦主营业务,也将其动物保健业务剥离。

对于辉瑞来说,这笔交易意味着其将为在创新药领域大举扩张而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辉瑞普强对中国市场较为依赖,而其在中国2019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暴跌20%。这主要因为“4+7”带量采购的影响,而随着带量采购的扩围扩面,更多非专利药品将被涵盖,跨国药企的老药销售压力会进一步加剧。

与迈蓝合并后,辉瑞普强在中国所拥有的成熟团队和商业经验(包括5000人的销售队伍)将帮助迈蓝打开市场,并整顿产品线重新征战国家集采。并且,对于合并后的迈蓝来说,中国区的销售额只占11%,大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而对于拜耳来说,剥离动物健康部门可以说是并购孟山都(Monsanto)造成一系列麻烦的“余震”。2018年底,拜耳宣布抛售消费者保健产品线,剥离动物健康部门,共计裁员12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以期减轻运营成本。然而,拜耳尚无法一劳永逸地完成切割,因为动物健康部门交易金额的30%将由收购方Elanco以股票支付。

除此以外,很多大型制药公司也在剥离动物健康领域。早在2013年,辉瑞就将旗下的动物药业务部门Zoetis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赛诺菲也将其动物保健业务Merial与勃林格殷格翰的消费者保健业务进行了置换。可见动物保健和兽用药领域虽然还保持快速增长,但或许对于大型制药企业来说,这块蛋糕并没有那么香甜。


趋势预测


未来并购将趋于小型化

2019年可能是近年医药领域大型并购的“波峰”,未来并购将逐渐趋于小型化。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进入2020年后,美国生命科学公司的CEO们仍然对并购有着强烈的兴趣,但不同于现金充裕的2019年,今年企业会倾向于寻求在自己擅长领域内进行规模较小的收购与合作。

摩根大通分析师克里斯·肖特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到2020年,商业发展将转向捆绑交易,并专注于拓展现有的垂直治疗领域,以增加新的潜在重磅产品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上市机会。”

而药企之所以更倾向于小规模交易,一方面由于资金不再宽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型制药企业的股价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生物技术公司的整体表现却超过大型制药企业。因此,大型药企对这些生物技术公司更感兴趣,希望增加对规模相对较小的生物技术企业的收购,甚至支付高额溢价以将其锁定,以期获得潜在的重磅研发线,实现更高的回报。


TIM图片2020012302005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