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23 01:24:34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保质降本分享医联体“蛋糕”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医联体和医共体试点,有效整合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分享到基层医疗机构。最近,笔者参加“医联体、医共体政策研讨会”,听了卫健委、医保局、医联体、医共体、生产厂家及配送单位的政策解读和具体操作经验,颇有感触,这是在大医改背景条件下的有效尝试。
联合集采降药价
在城市,三甲医院可以牵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二甲医院也可以合作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松散的医院联盟;在农村,县医院可以整合乡镇卫生院和村诊所,共同组建紧密型的医院集团。这就是医联体和医共体的雏形,也是目前各地正在尝试整合公立医院资源的具体表现。针对医联体和医共体这一新生事物,生产厂家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联动商业配送企业,共同适应大医改背景下的医院整合?
医联体和医共体将会改变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运营方式,首先将采用联合集采、带量采购、统一配送的模式。通过医联体和医共体,确定所需品种的采购量,再按量价挂钩的比价,降低药品采购价。
生产企业在制定产品售价时,不仅要参照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还要考虑公司的市场销售模式,是流通价格还是控销价格。如果定位于控销模式,价格肯定比流通模式高得多,因为包含着一定的市场推广费。如果在医联体或医共体统一集采下,省去相应的市场推广费,销售价就低了许多。生产企业追求销售总量,如果不用促销就可以达到预期销售量,肯定会把所谓的市场推广费让给医联体或医共体,把药价降下来,正如“4+7”药品集采那样。
形成新型产业链
随着医联体和医共体对公立医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结合国家医改政策,将会全面加快公立医院对药品的筛选,也将促进医药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对药品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从原来的被动配送转变为主动与医联体或医共体配合,从单纯的市场供需到未来的“工业-商业-医联体(医共体)”全面融合,形成新型的医药产业链。这就促使生产企业和商业配送企业在药品生产和配送流程上要有颠覆性转变。
其实,生产企业药品销售的主渠道和主要客户还是各级公立医院。以前,公立医院是分散的,彼此间没有关系,医院之间也没有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所以药品配送时而短缺,时而过剩,最终让政府买了单。医联体或医共体有计划、有批量地采购药品,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
生产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公立医院改革,设计好为公立医院服务的方案,把产品的价值做好,把质量稳定好,把成本降下去,这样的产品才有机会在医联体和医共体的竞标中胜出。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搭上医联体或医共体的顺风车,生产企业就可以调整产品结构,集中产能最大化地生产产品,为医联体和医共体提供全面服务,成为中国医改的受益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