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9 14:03:23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准入环境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优先审评、临床默许制、医保谈判等新政,让大批临床急需的进口新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获批上市甚至进入医保。这些持续的政策环境提升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享受中国药改的红利,并兑现着对中国患者的承诺。
“任何一家创新医药企业都不会忽视中国市场的存在。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拜耳处方药全球最大的市场。”拜耳处方药全球总裁Stefan Oelrich如是说。
中国“上新”加速
竞争是好事,竞争带来进步,竞争也会促进创新
中国药改进程的推进正一步步打破着原有秩序,给药企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市场正成为跨国药企营收和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Stefan Oelrich表示,很高兴看到拜耳在中国取得的业绩,期望未来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我们非常欢迎并赞赏中国政府在加强新药可及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也是符合中国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加快创新步伐,把创新药物更快提供给中国患者,因为这不仅是中国政府‘健康中国2030’战略所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拜耳将更快地把更多创新药物引入中国,并积极配合政府让这些药物进入医保。”
以让更多中国患者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药物与治疗方案为目标,拜耳持续引入创新药物,过去10年带来包括利伐沙班(拜瑞妥)、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艾力雅)等13款创新药物。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月1日起,艾力雅被正式列入中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除此之外,拜耳还拥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线后续“接棒”,截至目前,50多个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药品研发项目正在开展。
研发管线的布局决定了药企未来的行业影响力,也决定了是否能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药领域竞争强者恒强。在全球制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Stefan Oelrich并不畏惧竞争:“竞争是好事,竞争带来进步,竞争也会促进创新。”
跟随热点不如另辟蹊径
单独依靠PD-1来做更多新药研发并非明智之举
2019年,中国的药物市场结构进一步向创新方向调整。中国市场成为各大药企增长引擎的趋势越发明显,尤其是存在刚性需求的肿瘤药领域。
以K药和O药为代表的PD-1免疫治疗异常火热的当下,拜耳是否要紧跟热点?
对此,Stefan Oelrich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单独依靠PD-1来做更多新药研发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实际上,只有大约15%的患者会对现有的PD-1治疗产生应答,而拜耳希望另辟蹊径。“PD-1联合其他药物能够极大地提升治疗效果,因此拜耳正探索一些与PD-1的联合疗法,这比单独开发新的PD-1药物更为有效。”
实际上,拜耳肿瘤领域的产品线也在快速壮大,多款新产品近期在美国和欧盟获得上市批准。其中包括治疗存在NTRK基因融合的多种类型癌症的Vitrakvi,在不同肿瘤类型的患者中都显示出优异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针对可能发生的TRK基因融合突变,拜耳也在开发后续用药,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中。此外,治疗前列腺癌的Nubeqa已在美国上市,为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提供一种可显著延长无转移生存期的新治疗选择。“这些药物都将为患者带去极具创新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尽快把这些产品引进中国,造福中国患者。”
十字标持续闪耀
打开一本全新的书籍,我们越来越能够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了
谈到未来的发展,Stefan Oelrich表示,目前,全球两个突出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加剧。第二个趋势是生物科技的革新。几年前,当我们能够破译人类基因组时,相当于打开了一本全新的书籍。当时,书打开了,但读不懂,而现在我们越来越能够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了。医学创新也随之拓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治疗和治愈以前认为无法治疗或难以治愈的疾病。”
基于这些趋势,拜耳针对未来发展制定了行动方针。除了肿瘤药和心血管领域之外,令Stefan Oelrich感到自豪的是,拜耳正在进军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比如,拜耳与初创生物技术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展开合作,通过CAR-T细胞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最近又收购了一家位于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Blue Rock,该公司在未来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将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此外,拜耳还“潜藏”一些“重磅炸弹”,例如Finerenone、Vericiguat以及Nubeqa,这些药物的销售额应该都可以突破10亿美元或10亿欧元。
如今,中国区持续增长是拜耳全球业务最重要的闪光点之一,中国也成为拜耳处方药业务的战略重点之一。“拜耳与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希望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持续的创新造福更多中国患者,保持并进一步巩固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地位。”
“我们拥有清晰的未来发展路线。对于未来的成功,我们充满信心。拜耳的十字标在全球已经闪耀了超过150年。未来,我们坚信它还会继续在成功之路上不断前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