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9 13:08:02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国家粮食局在全国广泛征求企业难题和技术需求,可面向粮食企业提供转化的科技成果、科研单位、科技人才。消息一出,据说有几百家企业反馈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有140多家单位提供科技成果近500项,科研机构77个,创新团队150个。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全国科技难题成果转化对接推介会,让企业与科研单位和科技成果拥有者见面,不但加快了行业现有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为企业的科技难题、技术需求找到了“好婆家”,笔者以为,这样的做法也值得医药行业借鉴。
作为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治病救人的药品,毫无疑问,它的科研和生产比粮食更加复杂,难度更大,药品研究、制药生产需要的科技含金量更高,科研条件要求更苛刻。一些科技难题、科技攻关,靠企业单打独斗进展缓慢。不妨学学上述做法,欢迎和鼓励科技难题招标与对接。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是避免重复建设,优化人才物资源配置。我国企业众多,科研人员众多,科研机构众多,地域辽阔,信息不对称是存在的。同样的科技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甲企业在研究,乙企业也可能在研究。实行科技难题招标,信息公开,业内都知道了,就以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人财物的资源消耗。
二是有利于科技难题的攻克。科技难题是相对而言的,对一些企业来说是难题,但对一些科研机构、科研院校而言也许很容易破解。作为企业,无论是科技人员的实力还是科研设备方面,与科研机构相比有所差距是正常的,实行科技难题招标,科技难题的矛盾容易迎刃而解。
三是有利于科技市场的进一步公平公正。一些科技难题是因为掌握这些项目的科技人员自身科技水平不够造成的,有实力的科技人员得不到科技项目,得到科技项目的也许又无力破解。实行科技难题招标,有助于改变科技市场现状,让科技人员更公平地竞争,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一些企业缺少急需科技成果,一些科技成果可能躺在科研院所“睡大觉”。举办难题招标、科技成果对接会,供需双方见面,有什么科技成果,企业一目了然,需要什么科技成果,就能一拍即合。既解决了一方科研成果闲置的问题,又解决了另一方企业急需科研成果投入生产的问题,皆大欢喜。
五是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市场化。部分科研院所远离企业生产实际,科研成果不为市场看好或者说实用性还不够,离企业生产有一定距离。企业即使需要这样的科技成果,接手后,也要花很大力气进行改进才能投入生产。如果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和企业对接,从一开始就能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从生产实际出发,这样开发出来的成果是“有的放矢”,就能正中市场需求靶心。
时间是科技成果的生命,时间就是竞争力。科技成果投入生产越快,对企业的作用越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好。除了科研的基础研究,其他一切科研,都可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而展开,科研可为生产实际服务,并紧贴市场需求。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