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7 16:46:53作者:本报记者 张松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新年的脚步声日益临近,各项事务步入收尾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变革传导至零售终端的效应仍将在明年继续发酵。
零售药店的分级分类管理全面进入深度探索,“互联网+医疗”与处方流转促使院外市场逐步得到释放,新修订《药品管理法》提出了线上、线下统一监管的时代要求……在全新形势下,终端渠道面临的转型调整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
迈向专业化
零售药店要增加专业化服务能力,让专业化成为核心生产力,促进健康服务输出,助力在夹缝中生存的零售药店继续走下去
商务部2018年11月发布的《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在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的要求。业界普遍认为,零售药店的分级分类管理将在明年迎来关键之年,对药店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的要求将加速零售药店行业的洗牌,提升药店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漱玉平民大药房总裁秦光霞此前在2019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表示,“作为药房,专业化就是竞争力,患者也需要药店专业化。有创新才有出路,工业常在产品、研发上要求创新,作为零售药房,需要更多地考量如何在服务上进行创新。当前患者的消费理念、购物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所发生的变化做好布局。”
在创新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如何让消费者和患者对于品类的选择更加精准、细化和唯一,值得各大零售企业思考。“健康的供给侧一定要基于临床价值,基于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向健康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品牌产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一定要以专业的增值服务来满足具有既多元又有个体差异、既系统又唯一的特殊属性的健康需求。”有专家建议。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倒逼零售企业发生蜕变。有专家认为,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比零售企业懂得多。以慢性病患者为例,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糖尿病患者,都可能久病成医。“这些患者长期观察自身的健康数据、身体的病症变化,以及医生给予的医嘱和建议,对于某一种疾病、某一种药品的认知程度,有时甚至高于零售药房的执业药师和普通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仅会给零售药店的运营带来启示,还会引导企业前行,去做专业化的增值服务。”
有专家建议,零售药店要增加专业化服务能力,让专业化成为核心生产力。“如果行业机构和协会能够去做预防健康管理的评级,促进健康服务输出,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将助力在夹缝中生存的零售药店继续走下去。”
逐浪“互联网+”
实体药店减少的趋势进一步显现,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会催生新的跨界融合,只要政策进一步配套到位,规则落地,这种融合将极为迅速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实体药店的数量达到了48.9万家,同比上年增长7.8%,零售连锁企业和门店数量都在逐步上升,具有企业化、规模化的零售药店在市场流通中占据着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实体药店的发展形势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2019年一季度,全国药店数量下降至46.86万家,比2018年减少20465家,其中连锁门店减少5604家,单体药店减少14861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零售药店在我国20年的发展时间里首次出现负增长,个中缘由与近年来不断崛起的网上药店规模密切相关。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达6106亿元,同比增长10.1%。从零售药店类型来看,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为905亿元,同比增长59.9%,销售额占比达14.8%,较上一年增长4.6个百分点,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占比呈持续下滑的态势,2018年实体药店销售额占比85.2%,较去年下滑4.6个百分点。
在业界看来,网上药店是终端渠道的变革,是存量分化,并不是增量,其快速增长颠覆了整个零售市场和零售业态,未来市场是否还需要如此多的实体药店仍是留给产业的疑问。“从目前来看,实体药店数量减少的趋势进一步显现,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会催生新的跨界融合,只要政策进一步配套到位,规则落地,这种融合将极为迅速。”有专家指出。
网上药店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除科技崛起以外,还因为该业态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步长制药总裁赵超此前公开表示,“网上药店发展很多的优点可能确确实实是传统产业的缺点,需要后者去弥补。但二者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传统药店要考虑互联网的营销如何为我所用,而互联网企业也要考虑到传统产业的体验感优势。”双方的充分竞争到最后都将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本改变的导向,他提示,建立消费者的信心,良好赋有内涵的品牌,是赢得消费者的核心要点。
备战处方外流
未来零售市场将分化为两种不同业态的药店,一类是纳入处方外流的药店,主要承担从医院流出来的品种,另一类是以健康管理为主、市场化的药店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意见》,要求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同时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业内普遍认为,该项政策打开了处方外流的豁口,为院外药品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在业界看来,从医院市场来看,医改进入到深水区后,处方外流或许能够真正触动或者加速渠道终端结构的变化。处方外流肯定将从医院流到零售药店,最终还是由零售药店承担配送业务。“在处方外流的产业环境下,当前公立医院与零售终端7∶3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大幅度演变成4∶6,零售药店在药品市场辅助的功能定位可能会进行演化。”
前述专家强调,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形成安全有效的处方外流模式,“当前互联网售药的B2C模式仍不够彻底。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而言,该模式还处在安全性、风险性较大的环节当中,而且处方也尚未真正从医院流入到零售药店。”
有专家预测,未来零售市场将出现两个分化,不同业态的药店将逐步转型成两种大型的业态模式:一类是纳入处方外流的药店,可以称为社会药房,主要承担从医院流出来的品种;另一类是以健康管理为主、市场化的药店。“大、全、广是第一类药店承担业务所具备基本的功能,经营面积大,经营品种全,有一定的覆盖能力,并配备有专业药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