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江苏试点“1+X”用药模式 进入基药目录分享盛宴?

发布时间:2020-01-16 14:05:54作者:特约撰稿 刘彬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业内流传,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初稿已经形成,2020年马上就要来临,基药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地方层面,日前,江苏省卫健委发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方案》,将选择南京溧水区等6个地区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省级综合试点。江苏要求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配备使用基药产品数和金额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50%;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不低于40%;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不低于30%的基础上每年提高5~10个百分点。江苏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产品和金额占比均分别不低于90%、80%、60%。

步入2019年,基药终于逆袭。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7号),对基药的配备使用提出了“1+X”的相关要求,即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问题是,进了基药目录就能盛宴狂欢?

基层补偿机制跟不上

首先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9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2.1万个,诊所(医务室)23.8万个。

一边是国家政策对分级诊疗的大力支持,各路企业招兵买马、摩拳擦掌,准备在基层大展拳脚;一边却是基层医疗人才“青黄不接”,设备陈旧,诊疗水平低下,大众就医习惯难以改变。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7%,所占比重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年的入院人数中,医院有17528万人,占7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65万人,仅占18.3%,金字塔的塔顶越来越大,三甲医院的资源和患者越来越集中,虹吸效应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补偿机制一直跟不上基药制度的推进。于是,有些地方基层医生对基层医疗的热情从“热情似火”降至“无情冰点”。

为了扭转困局,有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投入、药品“零差价”销售、增加药事服务费,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包括医联体、医疗集团的组建,医保异地结算节奏加快,均助力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

但民众充满期待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想象中推进的那么快。与此同时,城镇人口正快速增长。2004年城镇人口占比仅为41.7%,到2013年该数字已经增长到53.7%,而国家城镇化率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70%。有专家指出:“城镇化高速发展意味着城市的边际需要不断扩张,流动人口将持续增加,这就导致社区医疗服务存在巨大缺口,身体一有问题,人们还是涌向大医院。”

简而言之,如果此项改革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速度不能明显加快,医院及医生积极性还是难以提高,基药市场仍然会充满变数。也就是说,“以药补医”模式仍然会有空间,基层是否还会抵触、观望,不愿意使用基药呢?

市场开发难度增加

产品进了基药目录,企业是否清楚如何运作?2013年3月,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公布。同年,强调“回头看、从严增补”。而截至2014年3月底,有9个省市在国家新版基药目录上增补了200多个品种。

当时,基药增补目录的关键词就是独家、大品种、中成药,是各地解决以往问题和满足当地用药需求的最佳方案。为了抢夺基药,代理商、商业公司纷纷投掷大手笔,基药大品种的代理条件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企业对基药品种有多少了解?如何研判基药的市场前景?对基药是否有一整套的产品推广策略,而不仅仅是拥有基药的光环?市场代理商、商业公司有什么样的支持和服务?基药在其治疗领域是否具备相应的竞争资源?如果什么也没有,只是单纯地想进基药目录,那又何必呢?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同年10月25日,新版国家基药目录(685)正式公布。与2009版、2012版基药目录相比,2018版公布的基药配套文件基药“1+X”的配套措施,直到2019年才姗姗来迟。

目前,基药最大的挑战是,就算进入采购目录,由于自身竞争力不足,也一定会淡化在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力。随着DRGs的快速推广,无疑,产品市场开发将越来越有难度。对企业来说,竞争国家基药目录挑战不小,再等待各地基药配套措施以及带量采购招标方案,招标时遭遇可以预见的砍价,中标目录出来,还得提防使用与基层回款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大问题。

进了基药固然可喜,没进基药也不要失望。品种好坏并非单单看是否为基药、是否独家,不能忘记治疗效果、市场容量、销售策略等基本前提才是关键。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基药制度压缩使用空间,医保支付制约支付空间,未来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压缩调整空间,正在研究的公立医院购销领域构建诚信体系和惩戒体系又会规制行为空间,存量出清的背景下,微利时代来了。

兜基本、保基础的基药目录,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产品为王”的时代里,最终能够把握命运的,还是企业自己。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