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保控费政策频出 勾勒医疗行业演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0-01-16 14:00:56作者:贺昊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再过几天,2019年就将过去。这一年,无疑是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最为密集、相应成效最为突出的一年。相关医保管控政策在“价值”“控费”“创新”“标准化”等关键词的映衬下,已依稀描摹出医疗行业的演化路径:基于价值的控费→标准化强化竞争→创新→转型。这中间,医疗服务与医药、耗材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


医疗服务规范化是主旋律


医保管理部门在医疗服务支付上最具意义的措施抓手就是DRGs。正是基于运用DRGs,医疗服务可以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医疗服务的费用可以封顶。DRGs的付费,应该就是打包付费。

基于DRGs以及与之配套的临床路径(CP),不同医院之间有了真正可以相互比较的基础,否则,在医疗服务的效果测评还未完全闭合之下,各个医院的充满经验主义的诊疗方法,是无法区分好坏的。毕竟,终点指标会因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程度的不同、依从的不同而无法彻底地展现差异。当然,即便经过DRGs的运用,也仍未完全改善这一不足。然而,有了病组的划分和归类以及诊疗方法因成本-效果的倒逼而日渐趋同且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是DRGs价值的溢出——医院之间可以交流而取长补短,并获取利益。

DRGs虽然是医疗标准化的工具,但是,其目的并不在于强化竞争。这是医疗服务与药品、耗材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医疗服务不具有强规模效应,鼓励竞争只会导致集聚而促使医疗服务的效率下降。

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对医疗服务的费用管控,更多的不应该在服务费用的降低上,毕竟目前总的原则还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而更多应该在如何将增加的费用落实到医务人员个体的收入上,落实到一线服务人员的收入上。这同样也要借助DRGs和CP来实现,概括来说,未来医疗服务的激励方式是按流程定绩效,依角色付薪酬。


医药创新与转型成为必然


就医药来言,这应该是当下控费的主要目标。医药本身在生产成本上具有规模效应,因此,按理具有“以量换价”的可能(不考虑药品本身之于疾病、生命而言蕴含的刚性消费)。因此,当一致性评价开启“专利悬崖”后,仿制药除了首仿药以外(一仿药可在定价基础上增加30%,二仿、三仿依次为一仿的90%和81%),未来的发展将深受竞争格局的影响。这点,专利药、独有药似乎也不能免除。本论医保谈判首创的竞争性谈判,也使得竞争格局成了医药企业未来确定发展战略、路径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强化竞争而迫使药品企业降价,自然也迫使企业谋求转型。创新当然是可选路径之一,但创新所需支付的高昂成本和风险,也自然会成为企业不得不考量的因素。当前尚需进一步观察的是,创新产品,无论是首仿药所代表的持续创新,还是专利药代表的原始创新,实际上都因为需求刚性在“以量换价”上存在不确定性。医保管理部门还需通过针对性的制度安排,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保护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以量换价”。

当然,企业自身通过商业模式的安排转移成本和风险,是企业转型的必然。CXO在国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耗材标准化成为竞争关键


耗材本身其实也是具有成本上的规模效应的。但是,因为规格的不统一、材质的特殊性,以及患者需求的差异化,都使得过往耗材的管控缺少明确的目的。提高耗材的标准化水平,也是提高耗材管控力度和效果,带量采购强化竞争压低价格的关键。

对耗材生产厂家而言,提高自身的差异化水平,即丰富产品线、勇于创新,是弱化竞争、改善竞争格局、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利基市场争取明显优势头部地位的战略选择。


结语<<<

基于价值的控费,本身就框定了创新是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包括基于价格不变效果更好、效果不变价格更低的持续创新,和价格提高但效果相较更好的原始创新。

QQ图片2020011614002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