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药零售集中度提升潜力无限

发布时间:2020-01-10 16:40:13作者:刘小东来源:医药经济报

湖北市场情况概述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投资逻辑有三:一是处方外流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大效应;二是龙头企业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三是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代表的医药新零售。2019年二级市场药店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笔者根据近日收到的覆盖全国5000多家医药零售连锁的最新数据,以湖北省为例,论述医药零售领域集中度提升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市场空间。


零售市场概览


据统计,2018年湖北省医药零售市场规模约150.53亿元,其中武汉市以约59.36亿元的市场规模,占整个湖北医药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市场规模最小的神农架仅有约1321万元,整体来说,各地市市场大小与各地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等基本相符合。从单店产出上看,武汉市与襄阳市以132万元的产出量居首,神农架以36万元的产出居于末尾,但单店产出基本处于八九十万元左右的水平,与全国整体行业平均产出持平。

从数量上看,湖北省有连锁药店9325家,单体药店6145家。就连锁率而言,全省整体零售连锁率60%,高于全国整体零售连锁率8%。分地市而言,黄石市零售连锁率最高,达87%;荆门市最低,仅有24%;武汉市以69%的零售连锁率居于中间水平。

就门店数量而言,湖北省共有15470门店,这其中武汉市以4484家门店数量高居全身第一;神农架以37家门店数量为最少。从门店密度上看,全省药店密度3909人/店;分地市看,人店密度最高的是仙桃市,为8406人/店;最低的是神农架,为2133人/店;省会武汉市人店密度2401人,远低于全省人点密度数量。这与武汉市集中全省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不无关系。

就门店级别而言,湖北省共有A类门店289家,B类门店1222家,C类门店1964家,D类门店6126家,E类门店8569家。但是各地市各类门店差异较大。其中,武汉市拥有A类门店178家,B类门店584家,C类门店921家,D类门店1922家,E类门店897家。

就各类门店位置来看,湖北省共有社区店3055家,商业区店5677家,医院店4589家,工业园店441家,其他类门店1708家。各地市除神农架外,各门店类别占比差异与各地人口、经济及医疗资源密切相关。

从地域看,湖北省共有城区店8856家,县域店6614家。


零售连锁概况


据统计,湖北省共有连锁企业231家,下辖连锁门店9325个。其中,Top10连锁企业市场规模共计36.08亿元,占全省零售市场的23.96%;Top10连锁共有门店数量2220个,占全省连锁门店的23.8%,占全省总门店的14.35%;Top10的连锁企业市场份额占全部零售市场的24%。 

从省内重点城市看,省会武汉市、副省级城市襄阳市和宜昌市Top5 连锁企业市场均高于全省平均值。特别是襄阳市Top5 连锁企业市场份额高达62%,从城市人口、面积等综合角度看,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连锁集中度提升思考


当前,药店领域的投资逻辑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医改政策驱动下的处方外流导致的增量市场效应;二是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扩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三是以“云物移大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医药新零售。但在笔者看来,目前这三个逻辑只有一个是确定性的,那就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目前,医改虽然在政策动机和出发点上大力推动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由利润中心向成本中心转化,但从长周期来看,医院用药也确实在向零售药店转移,但是过程和速度一直进展缓慢。一方面是因为医、药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药占比、零差率那么简单;另一方面,受带量采购的影响,零售药店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正在面临挑战。加之带量采购的降价产品目前暂时只在医疗机构有售,随着带量采购范围扩大,药店面临着患者回流的尴尬境地;处方外流的增量效应面临被抵消的可能。

虽然有部分地区有将医保药店纳入带量采购的趋势,但是社会药店毕竟不同于医院药房,院内院外同品同价下的情况下,药店的房租、水电、人工及税费都是支出的巨大的成本,加上医保目前在极力约束医保协议药店的非药品类购销。并且受政策影响,药店药品采购价反而有受到管控的可能。

而医药新零售,从本质上来看并未改变药品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本质属性。无论针对城市中产、小镇青年还是老年人群体,对于药店来说,核心依然是经营客流。而技术对客户消费习惯的影响一直都是潜移默化的。更何况,目前前沿的领先技术往往关注和影响的是重点城市的中产阶层和新锐人群。

总的来说,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增速下行同样不可避免,但是规模优势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却是任何行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谈起零售连锁,向国外成熟市场看齐是行业惯例,同时也是二级市场推荐标的的重要逻辑。IBISWorld数据显示,美国在药店零售领域CVS占据58.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Walgreens占据31%,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Rite Aid Coporation则拥有10.3%的市场份额,Top3约占98%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处方药领域,2017年Top5的企业约占60.3%的市场份额。

以美国处方药领域约60%的市场集中度来看,襄阳市Top5连锁企业市场份额高达62%,在区域市场上是符合市场逻辑的。只是市场范围内,与全国性巨头占比最高不同,本地龙头企业占据的份额更多。以成熟市场寡占型的格局看,就湖北省及三个重点城市的零售集中度来说,未来国内医药零售企业的并购整合更多的应该是全国性的行业巨头对区域及地方龙头企业的整合。

以湖北全省来说,Top10 药店中龙头上市公司益丰药房、同济堂、老百姓及有资本加持的马应龙大药房、中联大药房5家市场份额约15%;即便是加上单个市场份额不足1%,且有实力的汉口大药房(国药)、人福药房、好药师以及长江大药房等企业外,行业集中度仍然不到20%。如果最终以全省龙头企业占据70%的市场份额算,行业集中度还有至少约一倍的提升空间。

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行业未来的并购整合只能在巨头之间展开,而有此实力进行产业整合的只能是全国性的龙头上市药店或者有资本背景的私募PE龙头。但是,不同于欧美成熟市场的并购逻辑,该过程在国内必然是相对漫长的过程。

以美国连锁药店龙头沃博联为例,其成长过程也是经过沃尔格林家族三代人的过渡,才逐步褪除家族企业的烙印,转变成以资本运营为目的的公众公司。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由创一代经营,老板对企业有感情,个人也有能力和资源。加上受收购价格的限制,因此大规模的并购相对稀缺。因此,笔者认为,如果简单的以美国处方药市场约60%的集中度来看,药店板块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大买卖还在后头。

QQ图片20200110163754.jpg

QQ图片2020011016381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