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构筑国际化质量控制体系

发布时间:2020-01-10 16:33:31作者:金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通常以批次方式生产,通过对原料药材进行生产工艺规定的一系列单元操作,包括提取浓缩、分离干燥等,最后经制剂工艺制备成药。

中药工业化生产具有工艺机理机制模糊、工序步骤繁琐、影响因素多、非线性及交互作用效应显著等技术特点,中药生产过程中环境、设备、工艺参数、人员操作等因素的波动均可能导致过程物料化学成分的转移转化以及物理属性的变化,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中药产业在工艺设计、控制策略开发、过程实时控制手段等方面存在关键共性问题,是限制生产过程可控性提升的技术瓶颈,也是限制产品质量稳定性及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导致中药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制药水平的明显差距。

 

QbD理念应用于中药领域


质量源于设计(QbD)是目前国际制药行业的先进药品研发及质量控制理念,受到FDA及EMA等国际药政机构的广泛推崇,引发制药行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研发方面的重大变革。ICH制定的多个制药行业指导方针中,对QbD的概念和方法做了描述,其中主要的文件包括ICH Q8(R2)即“药品研发”,ICH Q9即“质量风险管理”和ICH Q10即“药品质量体系”。

按照ICH Q8的定义,QbD是“一个系统的、基于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的药物研发的方法。该方法是以预定的质量目标为前提,强调对产品及工艺的了解和过程的控制”。QbD理念将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产品和工艺研发引入制药产业,替代传统的基于经验的、缺乏对过程了解和有效控制手段的药品研发和生产方式。这样的研究思路将从根本上提高制药产业的生产水平,从而保障最终产品能够满足患者需要。

QbD理念目前在化学药领域得到了大力推行和成功应用,并且已有以QbD开发方法在FDA成功申报注册的案例。依据QbD理念,产品质量的保障来源于对产品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控制。

天士力在中药国际化道路上,立足于国际监管机构及药政法规的最高要求,始终在探索将药品研发先进技术与现代中药产业特点相融合,提升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可控性。

天士力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药多组分复杂体系特点的QbD工艺开发与控制体系,基于QbD理念的产品及工艺开发路径,本质上是与中药多组分复杂体系特点相适应的。长期以来,困扰国内外药品审评机构的难题正是中药批次一致性评价的问题,由于中药化学组成的复杂性和天然变异性,难以将化学一致性与疗效一致性建立对应关系,少数几个药效成分的批次间控制不能完全保障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中药质量控制不应依赖于终产品检验,而应前移到对药材质量属性及生产工艺的理解和设计。

 

实施全产业链管理


纵观国内中药品种的研发和生产,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进展,产业链管理的模式和理论日渐成熟。中药全产业链管理模式是基于中药特点来提升和确保产品质量的必然之路,也是做大做强中药行业的上佳之选,当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完整且成熟的中药产业链无疑是其立足世界的坚强后盾和坚实支撑。

然而,当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监管理念发生碰撞的时候,现代中药产业链需要不断调整和丰富,才能更好地助推中药国际化进程。天士力通过20年的探索,在现代中药和现代中药产业链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同时,企业在中药国际化的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产业链管理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天士力公司推行 “一个核心,双延伸”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向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延伸,实施以QbD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了设计和预防对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推行全面质量风险管理,确保了产品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内的质量。

首先,将质量管理策划延伸至药品全生命周期,依据ICH Q8-Q10法规建立了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系统。其次,在产品设计及工艺开发阶段,建立了基于QbD的方法学体系,在制造、市场及使用阶段,建立了全面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从新药筛选、病种选择开始,到新药开发、工艺放大、厂房/设备设施建设、工艺验证、药品生产、销售/流通、退市等环节全面的风险管控,保障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可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