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0 15:43:03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20种重点监控药品预计能腾出600亿元以上的资金
12月6日,天津市医保局下发《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关于对接2019年版国家药品目录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天津市已经把20种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以及本轮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被调出目录的品种,均剔除医保目录。而近日广东省2019版医保目录也在业内流传,将包括重点监控药品在内的30个品种剔出目录。
暨南大学南方药物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蒋杰指出,最新医保目录清除重点监控药品,旨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在全国统一医保目录过程中,可能出现地方财政差异,或因地方疾病谱不同而造成对医保资金的过快消耗,故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市应认真审视资金承受能力,及时对医保目录作出相应调整。
谈判药品入局 急需腾空间
之前国家医保局重磅文件《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给地方医保目录增补为期三年的“缓冲期”进行整改,也有业界消息称,国家医保局已确定了省增补医保药品目录将按“442原则”在三年内消化增补药品,分别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比例进行废除。另一方面,来自国家医保局的谈判消息预示着地方医保目录“腾笼换鸟”刻不容缓。
在蒋杰看来,在实施“腾笼换鸟”之后,新进入医保的药品会在短期内对医保资金造成冲击,这就需要对新纳入的药物进行预算影响分析,充分考虑新药纳入医保对资金的影响。“相信医保局和参与药品甄选的药物经济学专家也对调入药品进行了详细测算,包括疾病发病率、药价和用药周期等,科学地预测这些调入药品会对患者带来多少收益,增加多少医保报销金额。”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认为,长期以来,各地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进入不同地区、不同医保制度的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也是造成地方贿赂腐败的根源之一,对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和药品费用而言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善,而今后国家通用的“一个医保目录”将从根本上改善上述问题。
地方目录成历史 重点监控药品先出局
在国家公布20个重点监控药品名单后,多个省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对地方重点监控目录进行了删改和补充,一些地方重点监控目录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蒋杰指出,在医保总资金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更要切实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最新医保目录清除重点监控药品,旨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而根据天津与广东两个省级单位的最新地方医保目录调整动向,确认了与国家医保目录相同,重点监控目录药品会被率先移出医保目录。业界推断,从明年开始,各地将会相继对地方增补品种动手,三年内按上述比例剔除地方医保增补药品——这意味着最晚在2022年地方医保目录将成为历史,曾经是地方增补而又未能成功挤进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将失去医保“光环”,市场份额的维持面临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认为,本次调出的20 种重点监控药品预计能腾出600亿元以上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想必会应用到“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药品支付中去。他直言:“长期以来,很多中药饮片和制剂缺少确凿的临床证据,‘带金销售’现象时有发生。而今无论从重点监控层面还是国家医保目录层面,都应进一步予以规范,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对此,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战彪谈到,制药企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力、科技力和学术力,加大循证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时,在营销上要实行临床和OTC“两条腿走路”,通过多种渠道服务患者。他坚信,只要是安全、高效、有价值的药,就一定会有未来。
与国家重点监控目录、各省重点监控目录、按病种付费、限制西医的中成药处方权等有着共同的指向,取消地方医保增补的根本目的都是控费。于保荣认为,全国范围内降低药品价格、解决以往采购和回款问题、促进行业整合升级,已经成为所有医药相关人士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大环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不可撼动的大趋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