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评价体系建设考验

发布时间:2019-12-18 22:50:24作者:梅松政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评价体系建设考验


前不久,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获得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药法中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促进中药传承创新。此前,中央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中药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一方面,中医药理论形成和发展,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药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临床运用和药品有效成分研究等,被要求用现代医药评价体系来评价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我国医药体系“份额”中,中医药所占份额明显少于现代医药。如何制定具有中药特色的评价体系,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并且任重道远。


理论评价客观全面


对中药评价体系建设来说,中药理论评价不可或缺。只有掌握了中药的基本治病理论,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价药品的疗效、临床价值等。

毫无疑问,中药理论评价必须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按照中药传统疗效去评价,这样才能真正“看清”中药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当归为例,在评价它的理论过程中,应按照不同产地、生产方法等以及其归头、归身、归尾、归须等各个部段去展开评价。仅以一个笼统的当归药品去评价,会出现很多漏洞。


疗效评价独立自主


中药药用机理源自于中医药基本理论,中药疗效评价必然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如何开展好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建设,相对西医药来说,要复杂得多。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说,每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治疗疾病范围相对来说极为广泛。加上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理论的支持,每味中药的临床运用范围相对西医药来说,就广泛多了。这种“广泛”考验着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建设者的智慧,若完全遵循现代医药疗效评价方式去评价中药,则很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笔者认为,中药疗效评价应当走中医药独立自主道路,从种子到药材、饮片到中医师处方到患者接受治疗,全过程都应用中医药形成方式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这其中,不妨将西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人作为“参照物”,从中寻找到更合适中药疗效评价的方法。


临床评价遵照中医理论


应当说,中药评价体系建设,少不了临床评价。正如普通老百姓常说的“治得好病就是好医生,有疗效就是好药”,临床疗效是中药的生存之本,说白了就是“治得好病”。

不过,如何判定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来自于中药疗效,是中药临床评价中的一大难题。首先,中药临床疗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即使遵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一条一条地比对,依旧会有一些误差,比如患者出现心理性有效或无效;其次,临床上采用单一中药治病的处方相对比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复方治疗,如何确定患者的病情、医师的处方、药剂人员的司药、患者的服用方法等全部正确或真实,是个棘手问题;最后,参与中药评价体系的建设者应对中医中药的“前世今生”有充分的了解,让懂中医药、有中医药思维的人参与其中,这样才能避免评价过程“走过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