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带量采购三大核心 医保信息评估何处入手

发布时间:2019-12-16 17:09:06作者:贺昊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带量采购三大核心 医保信息评估何处入手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更好地服务群众看病就医。会议指出,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和使用,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为降低“虚高”药价、减轻群众负担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带量采购全国扩面是医保局成立以后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可以更多的“量”来换更加合理的“价”,也是医保支付从被动彻底转为主动的组合举措之一,更加有利于医保的精细化管理。

然而,在带量采购全国扩面紧锣密鼓之际,如何让带量采购更加贴近医疗服务的实际,确保临床需求与药品采购不脱节,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质量与费用的平衡,实现价值医疗,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三个核心问题


问题一:“量从何来”

“量从何来”这一问题,应该是带量采购的核心问题。截至目前,带量采购的“量”,仍然是依照过往的用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框定。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过往的用量要合理、有效。但实际上,过往用量很大程度是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做工作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临床最合理的用药量,且药价“虚高”也与此类非常规工作的影响有关。

其二,带量采购只是解决了与药品供应方的价格问题——“以量换价”,并没有改变或者尚未重视对医生的激励问题。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整体设计来看,是希望通过压低药价腾出空间来提高医生服务的价格。这似乎是一种激励替换。但这样的替换,一方面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医务人员身上,方法尚不明朗,相关医疗服务之间的比价关系或结构的构建需要不少的时间,医生们当下的利益落差如何弥补?另一方面,由于已经存在这样的用药激励,因而,当这种激励消失后,医生的处方权会以何种方式“对偿”或“寻租”呢?毕竟,当前药品流通的主要出口在医生手里,带量采购的“量”只是临床用量的一部分,非带量采购的药品价格将会因此出现怎样的波动?目前可以带量采购的药品种类还很少,如果对上述问题不加以妥善解决,控费保质的医保管控目标就很难达到。

问题二:如何避免“一致性”成为“一次性”

这是与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伴生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科学看待“一致性”评价的问题。相关部门自开展“一致性”评价之初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中,明确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的生产企业(持有人),须确保生产工艺与批准工艺一致且生产过程持续合规,确保销售的各批次药品与申报样品质量一致,确保对上市药品进行持续研究,及时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估风险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中也明确指出:“确保质量”方面针对药品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分别设置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反映药品稳定性的质量不合格药品批次和项目情况,反映安全性的药品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及公众投诉举报事件情况。有条件地区可增加反映有效性的换药人数及二次换药相关指标。可见,相关部门对仿制药品在质量上的监管从态度上、要求上非常严格,如果存在仿制的品种不能在临床上达到要求,被原研药品种替换的可能性很大。如若真出现类似事件,那该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就真的成了“一次性”评价。而要发现、防止、杜绝此类问题,临床信息反馈就显得尤为必要。

问题三:支付问题

药品采购支付问题老生常谈,也是不易解决的问题。带量采购也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制度设计上有条款明确医保管理部门可以预付采购药品预算总额的30%,规定支付账期最多为一个月,也提出可以尝试由医保管理部门直接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结算。但这些举措并未触及医院采购药品拖欠款项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医院在药品购销上的垄断地位,太过强势;但更重要的是部分医院的运营存在问题,成本不清控制不严,单依靠患者的现金支付流水无法及时付清各类款项,还需要政府财政补助以及医保结算,这两者都存在结算周期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反映的是三方面对的问题:患者面对的是质量问题,即“一致性”与“一次性”问题;医生面对的是“量从何来”的问题;而医院面对的支付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医保信息评估尤为重要。


医保信息评估重要性


1.医保信息评估有助于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离不开“临床一致性”。囿于“一致性”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仿制药与原研药是否真正等效,必须借助药品带量采购在临床大规模使用后,通过医保信息反馈,依靠大数据分析和评估获得进一步的证实。

2.医保信息评估有助于确实药品用量

随着DRGs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是与其配套的临床路径(CP)的广泛采纳,通过医保信息评估,药品使用的随意性得到控制,药品用量、用法相较过往更加刚性,药品的用量得以确保。而医生的诊疗行为也将更为规范,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构建激励医生个体的制度措施提供了基础。

3.医保信息评估有助于费用的合理支付

医保管控信息化,解决的就是医保各类信息的及时传送、分析、评估,提高医保管控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及时掌控各家医院药品购销情况,也为医保管理部门及时结算医保款项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此时,是医院付药款还是医保部门直接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结语<<<

加强医保信息评估,对带量采购而言,既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抓手,也是平衡患者、医生、医院以及医保多方诉求的重要举措,应该加以重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