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5 18:56:49作者:逄增志来源:医药经济报
精准定位未来,多层次发展
致创业板成立十周年系列之五
面对科创板的火爆开盘与极速上位,创业板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向好:根据2019年中报预告情况,全部76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452家中报业绩预喜,占比58.9%,接近六成。其中,大市值上市公司业绩预喜比例更是高达70%,业绩增长的龙头效应明显增强,有88股预期净利润下限同比实现翻番,10股净利润预增超10倍,分别占比11.5%、1.3%。具体到医药生物类创业板企业,有近七成上市公司业绩预喜,预喜比例在各行业中最高。
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的吸金效应、超募效应等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优质上市资源开始转向科创板,部分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意改变上市目标,转战更受资金与投资者热捧的科创板。据统计,截至7月16日,已有19家生物医药制造业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占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比例的12.84%。
对标纳斯达克
创业板设立之初,定位就是建立我国的“纳斯达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符合一定要求但上不了主板的创新型、创业型企业提供融资、发展等服务。
创立10年来,在一批优质企业尤其是优质医药上市公司的带动下,创业板市场从零起步,从首批只有28家公司挂牌上市到目前拥有767家上市企业的整齐阵列,从总市值只有1000多亿元到总市值高达5万多亿元,一大批成长创业型高科技公司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以及双创事业的重要资本力量。但必须正视的是,创业板成立发展只有短短10年,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今后发展中予以规范。
创业板的对标对象是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市场。美国纳斯达克创立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现有上市公司总计5400多家,其中包括苹果、谷歌、英特尔、思科、微软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我国的新浪、网易、百度等创业型高科技公司也在纳斯达克上市。纳斯达克是全球瞩目的创业型公司资本化高地,与纳斯达克相比,我国创业板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未来明晰定位
2009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创业板设立的宗旨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高成长企业的发展予以支持。创业板的定位是“中国纳斯达克”,在定位上,创业板既要与主板区分开,也要与中小板、科创板实现分割,不能同类化、同质化。
1.坚持开放包容心态,支持吸纳“双创型”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毫无疑问,双创型企业一直是创业板的“菜”。双创型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高科技、高发展,伴随着高风险,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在开放包容方面,创业板比纳斯达克还是有相当差距的。纳斯达克自成立的前25年,每年最多有500~700家公司IPO,同时每年也有300~500家公司退市,IPO数量明显超过当年退市数量。到1996年底,挂牌公司数量达到顶峰的5600多家;上世纪90年代末,趋势发生逆转,退市数量大增,每年退市公司数量开始超过IPO公司数量,导致上市公司数从1996年底的5600家降至今天的3000家左右。
通过开放与包容,纳斯达克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企业并以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吞吐自如、新陈代谢的市场机制,孕育并诞生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公司。
2.坚持创业创新精神,引导鼓励创业板公司聚焦主业,做大做强主业。创业型公司大都有核心竞争力,以此为主业并聚焦聚力发展,是其首要任务,不能见异思迁。微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纳斯达克上市,之所以在几年间就成为受全球尊敬的企业,就是因为一直聚焦操作系统,没有急于扩大经营范围或产品线,成为操作系统巨人。我国创业板企业要成为“中国微软”,前提之一就是集中精力先把主业抓好,充分利用创业板的资本功能解决主业发展所需资金、机制、品牌与知名度等问题,集中精力往前冲,而不是看到某产业有利可图就见异思迁。
3.扶持培育一大批重量级、准重量级创业板公司上市,努力成为“伟大的公司”。创业板的发展对象是双创型中小企业,但不意味着不欢迎重量级、准重量级企业。只要企业处在创业阶段、成长发展快,就应是创业板欢迎的对象。
尤其是从稳定市场、提高交易活跃度等角度出发,创业板急需一些处在创业阶段的成长型“大块头”压砣做“定海神针”,这对市场发展是有利的。
从2019年创业板中报看,大市值公司业绩表现明显优于小市值公司:总市值超过50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七成预喜;总市值不足30亿元的2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喜的比例仅有51%,相差19个百分点。
4.时机成熟时,创业板也可实施注册制。我国创业板缺乏市场化IPO机制与包容性已是各界共识,注册制天然地适用创业板、具有最强的市场包容性,创业板需要注册制,建议在时机成熟时,创业板能像科创板一样待遇,重新考虑并尽快推行IPO注册制。实行IPO注册制,创业板或能在与科创板的协同与竞争中获得新生。
多板块多层次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深沪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等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个板块,分别针对不同性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科技含量的企业并各有侧重,在明晰定位的前提下实现错位发展,是我国建立完善资本市场的终极目标。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创业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的关系。“三板”所服务的企业或有一定交叉,但具体落实到各自定位上,还是有很鲜明的区别。对一些均可服务的优质上市资源,正可以借此促进各板完善机制,规范交易,优化服务,实现竞合发展。
其次,鼓励处于创业阶段的成长型公司主要通过内涵式发展,而不是外延式并购的手段做大。尽管监管部门已经放开创业板公司并购重组,但还是提倡创业板公司首先要做好做强做大主业,以主业谋发展,这是由创业阶段成长型企业的特点、属性、目标与任务等决定的。待企业发展到稳定成熟阶段,再考虑外延式并购重组也不迟。
再次,积极吸纳医药生物等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到创业板IPO上市。由于所处技术密集型、创新型行业,医药生物类企业是天然的高成长“双创型”企业,这10年已经在创业板崭露头角,但与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相比,差距必须正视。
据有关资料,在纳斯达克,医疗保健、金融、高科技三大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公司的比例高达54.84%,我国创业板有近一半公司从事基础工业、生产资料等行业,真正的高科技、高成长公司还不多,无论是市值还是科技含量,与“伟大的公司”相比还需继续努力。
(至此篇,创业板十周年系列暂告一段落)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