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三医”联动 剑指价值导向

发布时间:2019-12-05 12:18:22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品集采、医保支付改革双提速


11月27日,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已起草《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并经国务院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印发。

在业界看来,《若干政策措施》下发后,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将会进一步完善,并作为突破口,继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建全国药品采购和多方联动格局


对于下一步药品招采将如何推进?根据《若干政策措施》显示,一是将全面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优化集中采购模式,有序扩大药品品种范围。二是构建全国药品公共采购市场和多方联动的采购格局,对未纳入国家采购范围的药品,各地依托省级采购平台开展集中采购。

在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看来:“当前国家、各地不断探索药品集采新方式,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朗的‘分层式’集采形态,涌现出不少地方特色典型集采模式,例如‘省级分类挂网+市级(医联体)议价’采购、GPO采购等。”

从国家药品集采层面看,“4+7”带量采购模式将是重要抓手。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4+7”试点作为医改重要的关键改革措施,能够有力促进医保、医药跟医疗机构改革形成联动。目前,试点范围正扩大到全国,也必将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更加深入。

目前,随着首批“4+7”集采以及全国扩面推进,第二批集采即将浮出水面。对于业界关心的采购品种,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进行了定调。会议强调,扩大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优先将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较大的品种,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等纳入集中采购,以带量采购促进药价实质性降低。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第二批集采中,基药、价格高且原研替代空间大的品种将是重点考虑对象。”


建议过评多的品种增加中标名额


另外,有传闻称,相关省份已经收到国家第二轮集采的文件通知,采购药品数量大约40个左右。而就在11月27日,联采办在上海就集中采购召开企业座谈会。据了解,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代表参与了会议讨论。消息显示,会议征询了企业对“4+7”及“4+7”扩面结果的反馈及建议,其中对中标数量是否需要扩充进行征询意见,并得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多的品种需要增加中标名额”的反馈。另外,会议就目前执标的“品种配送、协议、签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种纳入国家带量采购,仿制药市场将加速变革。干荣富表示:“国家带量采购药价,拦腰斩断式,的下降标志着普通仿制药高毛利、高费用率、高净利率时代的终结,未来将进入以量换价、薄利多销的时代。药品价格的大幅跳水给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严峻考验,无论是高开自营还是底价代理,药价下降之后用于推广的价格空间没有了,如何保证临床用量成为考验企业的新问题。企业要想获得发展,未来有两条路可以借鉴,一是向制造类企业靠拢,通过高性价比和生产的规模取胜。二是大力投入研发,向创新类企业靠拢。”


医保改革将追求健康结果最大化


在药品集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下,医保改革自然成为接下来“三医联动”改革的重心。值得关注的是,11月26日,国家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并提出将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这将意味着我国医保制度即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

对于医保改革趋势,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认为:“医保正从被动支付转向战略购买,也就是从医疗机构自动获得医保基金补偿状态下,转变成基于绩效拨付医保基金,追求参保人群健康结果最大化,关注效率、质量、公平、反应性,并基于人群的健康需求分配资源。”

“其中,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也将呈现几大特点:从以服务数量为基础,转变到关注诊疗过程,再到以价值为导向;从关注单个机构,到关注整个体系;从为疾病治疗付费,过渡到为人群健康付费。而支付标准机制成熟后,也将对集中采购带来长期影响。”顾雪非如是指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