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第二轮国家药品 联采窗口期临近

发布时间:2019-12-04 17:08:29作者:山东风轻 Dr.2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近,一则有关第二轮国家药品联采的消息从部分商业公司流出。大体意思是,第二轮国家带量集采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展。而带量采购联席会议在今年召开的一次会议纪要流出,明示2020年将开展新一轮带量采购,除今年25个品种全国推行带量采购外,更多品种将被纳入带量采购的范畴。


2020年全面发力


2018年11-12月,“4+7”项目启动到公开中标结果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2019年4月1日开始,11个试点城市陆续进入执行阶段。据官方有关材料显示,截至8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城市采购量17亿片,执行约定采购总量进度好于预期。而今年9月开始的联采扩围,最终25个通用名药品全部有企业中选。

今年9月“4+7”集采扩面产生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这次集采无论是对药品竞争格局、医保支付还是医药生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去年第一轮集采完成后,虽然实现了大幅降价,但是“水分”并未挤干,相比国际市场,很多产品的价格还比较高,可随后的扩面全国集采,基本上挤干了“水分”,与国际价格接轨或者更低。

如果说2018年是国家医保局组建第一年,年底医保局开展首批试点“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019年是药品集采资源试水、扩面和配置的一年。2020年就是药品集采开始进入正轨,真正发力的一年。那么,下一轮集采会有哪些变化?新一轮集采什么时候开始?筛选标准和集采门槛有没有升高?


两个窗口期


下一次带量采购什么时候开始?Dr.2预计,新一轮带量采购有两个窗口期:

一个是在今年12月-2020年3月间直接启动,因为去年“4+7”试点集采是从2019年3月全面启动。不过,目前看可能性小,因为终端机构清理库存通常需要3~6个月左右。

还有一个时间是2020年4-5月出征询意见,结合一致性评价通过的进度,最后定稿开展是在6-7月。晚两个月进行集中的招标竞标,再给半年时间让终端机构清理库存、铺货执行,和之前的节奏对接。

笔者推测,以后每年会在第一轮招标采购的到期期间进行联合采购,因为国家采购谈判不太可能一年搞两次。参照澳大利亚、英国、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也都是每年谈判一次。总体而言,所谓的“4+7”集采已经向全国无死角覆盖,以后可叫它“国家谈判”。

那么,对新一轮带量采购而言,一致性评价是不是必经之路?国家对于一致性评价传递的信息就是:一致性评价必然要做,而且要尽早过,做了才有“拼一下”的可能性。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是“组合拳”,通过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必然趋势。

根据药智网统计,截至10月29日,通过和视同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受理号达到377个,通过受理号数283个,113个品种;视同通过94个,48个品种(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为准)。其中,289目录受理号数153个,仅59个品种。这样算来,如果今年年底开展第二批国家带量联采,大概率会从这些范围进行挑选。


哪些品种入围


至于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品种,据今年上半年的相关业内猜测,国家联采的品种大约在200~300个,基本锁定为采购金额80%的药品。此次“4+7”项目及联采扩围的成功开展, 相信会继续坚定有关方面推进带量采购的决心。

而基于联采扩围的成熟经验,笔者揣测,进入第二批国家带量联采的产品应该会继续沿用3家及以上企业(含原研、过评、视同过评)充分竞争的模式,即以全国最低价为基准,各自报价,中标价最低、次低、第三低依次摘牌的规则。因此,同一通用名同一规格符合三家及以上已经过评的,再结合各地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大概率将进入主流品规的竞争序列,降价再所难免。更有甚者,有业内人士猜测,自费药过评预计也有机会进入第二批联采范围。

目前看,集采门槛品种筛选标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商数量多于两家,最好三家以上,全国销售额大于10亿元的大品种。如果一个品种只有一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暂时不会进“4+7”集采目录,因为竞争不充分。但如果通过的厂家数量多了,达到2、3家,就可能要开展集采了,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下一轮集采就要首先考虑。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原研药的市场占比。如果品种的市场份额基本以进口产品为主,且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家此前市场份额较小,这类品种即使只有一家过评,也要纳入集采目录,市场格局势必发生较大变化。


高毛利时代结束


根据政策规定,相关既定市场将被中选企业瓜分,即使有剩余市场,对于未中选的产品来说空间也几乎被压缩至无。剩余存量市场基本留给原研和“三改”(改规格、改盐基、改剂型)产品了,理论上有,但每家医院也就几百盒,没有规模代表也养不起。商业公司主要关注生产端的变化,要及时作出调整。药品价格对商业模块未来的影响也很巨大,之前测算过,即便全部达到采购量,市场都在大幅缩水。生产不易,商业也不易。

企业现在担忧的是,如果价格持续下行,企业在中标之后的产能以及供给问题,包括原料药的供应问题,企业屈从于成本降低质量的风险都会纷至沓来。而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角度看,对整个药品全生命周期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风险,更是持有人有关方面必须要考虑的。

而在医院端,对已经形成替代的过评药品,医生的印象也在慢慢改变。有关调研显示,某地方有五成医生认为:“过评产品与原研药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接受。”有近二成的医院认为:“还是有所不同,仿制药不如原研药。”还有近两成的医生认为:“两者旗鼓相当,没什么差别。”从上述调研来看,近七成的医生已经基本上接受了过评产品替代原研。这对有可能即将开始的第二批联采扩围推进,将会是一个相对的利好。

高毛利时代结束了,未来竞争的形式和方法完全变化。原来高举高打的方式很难长期生存,而未来决定带量采购的三个标准将是:

新低价:活着的资本!

扩销量:有质量的活着!

淡销售:与灰色时代正式告别!

走进药品招标采购新时代,医药人不能再重复过去的故事,物是人非,唯有顺势前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