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保谈判“完成时” 哪些品种胜算大?

发布时间:2019-12-04 16:32:46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国家医保目录更迭的过程中,创新药逐渐赢得更多位置。2019年医保谈判数量达到峰值,创新药的比重也进一步加大。

“新版医保目录谈判药品部分目前已完成实质谈判阶段。4个PD-1也都谈完了,只不过都还没宣布。”11月13日,一位跨国药企政策和项目副总监对本报记者表示。本次医保谈判除了新增品种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利拉鲁肽、阿利沙坦酯、曲妥珠单抗等31个2017 年谈判到期续谈品种。据 Insight 数据库“上市产品”显示,31个续谈品种共包括 276个批准文号,涉及30家制药企业。


谈判筹码

长期可负担性,持续临床评价考量


“企业跟政府医保谈判的时候要为政府做长期考量,就是长期可负担性。其次是临床的持续评价。”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绯丽博士如是认为。

梳理显示,此次谈判药品的治疗领域主要涉及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丙肝、乙肝、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中,许多产品都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新药,也包括国内重大创新药品。能进入谈判的新药大多价格贵,有降价空间,谈判成功后,入选的药品将列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乙类目录,支付标准两年内不变。

谈判前备受关注、未来市场预期最高的抗肿瘤创新药PD-1抑制剂,此次有4家参与谈判:默沙东的K药、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达的信迪利单抗。关于PD-1的谈判进展,截至11月15日,在《医药经济报》记者近期采访中,默沙东方面回复:“正在密切关注,但最终结果还是以相关部门官宣为准。”

艾昆纬IQVIA中国管理咨询总监李杨阳指出,在这样的大医疗模式和资金承压的大环境下,国家谈判一方面给企业医保准入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有代价的,降价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预算影响分析。到底有多少人会用这个产品,对资金盘子有多大的冲击,会占用多少资金量,这是支付方最关心的问题。二是国际参考定价,在周边国家参考上市的价格,如欧洲、美国上市的价格会被支付方直接拿来做参考。三是参比产品的价格对标在同一个疾病治疗领域里,是不是已经有类似的或者可替代的、可比较的产品,它们的治疗花费是多少。四是成本效益分析。五是一些做慈善赠药的产品,买赠的折扣也会被支付方直接拿来做降价的对照。”李杨阳介绍,这五方面是国家谈判中经常用到的评估方法。

具体到品种来看,有分析指出,临床价值高,具有充足临床证据,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都俱佳的产品;价格贵,且有降价空间的产品;专利独家品种;销量大、增长快,在地方医保基金占比较高的产品;在某治疗领域一家独大、未形成竞争局面,引入新的医保产品形成竞争,可以确保国家在该领域的主导权的品种等,有较大“胜算”。但最终考虑的核心点为“是否可以节约医保基金”。


价格博弈

哪些品种平均降幅相对较小?


“对药企而言,在中国的医保谈判意味着什么?”在前述专业人士看来,降价是最明显的结果。其中,泰瑞莎是经常被拿出来说的案例,纳入医保后,其价格降幅达71%。

第一批药品国家谈判,是2017年4月人社部公布了44个拟谈判药品的名单,经过与相关企业的谈判,其中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

Insight数据库指出,从前几次谈判来看,外企药品降价幅度更大,国内企业的平均降幅要小些,这可能与外企产品特性相关,原研药本身就具有定价优势,同时也可能与参与谈判肿瘤药大多来自外企相关。

另外在医保谈判中不容忽视的一类,就是罕见病领域的药物。“支付方面是巨大的挑战。”曙方医药董事长兼CEO严知愚表示,“由于罕见病药物特别是其中有一部分代表性的药物是以药品价格贵为特点的,2018年以前仅有4个孤儿药被纳入到国家的医保谈判当中去,这个数量微乎其微。”

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有人士观察指出,医保局在定价时,罕见病药物压价幅度相对一些常规肿瘤药物并不大。原因在于,这些创新型药品,按照社会学领域的生命价值评价方法折算价值较高。

李杨阳进一步介绍说:“梳理了2017年3个罕见病药物谈判的结果,包括血友病、多发性硬化等治疗药物的降价幅度比平均的降幅低一些。”

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药品价格下降较多,销售额的变动幅度一般会小于销量的变化幅度,随着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地,销售量增长的积极因素大于价格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会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创新药会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例如,西达本胺通过谈判方式进入2017国家医保目录后,降价30%,随着医保逐渐落地,2017Q2的销量环比增幅超过700%。反映到净利润上,2016年,其生产企业净利润只有539.92万元,2018年翻了数倍到3127.62万元,其中,该品种的营收贡献占较大比例,此后其销量增长幅度下降,渐趋于稳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