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药健康产品 勿入“造节”促销坑

发布时间:2019-12-03 17:13:10作者:史万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健康产品 勿入“造节”促销坑


“双十一”还没到,不少小区药店便早就开始利用“双十一”噱头降价促销:药价打折,买赠保健产品、返日用品券、送体检卡礼包……推广形式花式百出。

    促销更加热闹的则在电商,11月第一天刚过,互联网各浏览器首页便疯狂跳现“双十一”降价促销预告,大健康产品每年这个时候也会来凑一凑热闹。

对于大促,线上店家说:“大平台造节活动机不可失。”线下店家说:“为应对类似线上围剿,不得不早下手。”店家的上游供应商埋怨:“是店家在逼着我们参与。”浑水摸鱼的店家和商家则偷着乐:趁机甩货,借机卖烂货,这是难得的跳货期。而消费者反响如何?

线上、线下的店家纷纷坦言:“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消费者面对类似“双十一”盛宴,更多的站队到“无动于衷”的行列。除非确有需求,认准了品牌和规格,辨识清日常购买情况,才会等到这天才下单。

不论是降价还是赠品,消费者认为的实惠对商家来说都是成本,大健康产品商家为了平台造节促销更多地支付成本到底值不值?

浑水摸鱼者当然值,电商平台也值,促销成本都是上游供应商来出,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卖得多当然净利润高,花很少的成本,便斗败了竞争者。消费淡然,乐得有便宜。上游供应商眉头锁紧:短期看好像提升了业绩,放在中长期看,促销损失了成本不说,还降低了市场推广信心。

这些年,商家踩过的坑

笔者总结了一下,主导造节促销的大致有七种情形:

第一种是现金流吃紧,面临绝境的,小鱼落在干地儿上,急需一瓢水救命的资金饥渴型。第二种是以降价为策略,用比药品更容易面向普通人群售出的某种大健康产品降价吸引人气,或推动其他产品共同实现推广目的的策略型。第三种是为了培养消费惯性,将促销成本和市场教育成本相互转化的推广型。第四种是完全因为业绩焦虑,用降价缓解绩效的饮鸩止渴型。第五种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不惜放血的“拼命三郎”型。第六种是用供应商的成本讨好消费者,赢得中间利差、攻击竞争对手的平台非理性竞争型。第七种是借助促销风潮制造消费从众效应,趁机扩大假冒伪劣销量、谋取暴利的欺骗型。

现实场景往往是,各大平台的造节促销活动宣传敲锣打鼓,热戏连台,消费者经过多年鱼龙混杂、暗藏杀机的降价促销教育,对这些把戏越来越无动于衷。而品牌产品是懂推广的,知道价格在营销体系中的作用,理解消费认知特征,不接受用自己的降价成本去为平台作嫁衣。品牌产品不跟、消费者不认,相互影响,盲动的促销效用空间自然才会变小。

促销不能损伤消费信赖感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健康产品都像感冒退烧药一样能用于不时之需,本来计划年底才买了孝敬长辈的,结果11月有促销活动便买下了;本来一次就买一盒的,因为有促销,一次便买了很多盒,那么到了下一个造节时点,消费者还会再买吗?大健康企业可以参与各大平台促销,但也要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做一次性买卖。

站在消费认知的角度,不少促销的背后都有陷阱。也许有些人会说,长周期看,促销总量上也许不会增加,但起到竞争拦截的作用。用户多买了我的产品,就会在一定周期内失去对竞争对手选择的机会,促销有价值。如此等等,所有的促销活动铆定的都不是产品本质上的用户价值,这个结论对一些不顾后果推介医药健康产品的情形而言尤其适用。

如果是为了让利于民,没有短期促销导向,而是一种降了价便长期坚持,或者持续下降的价格策略,当然值得鼓励。但以促销为目的的降价,是短周期的、用价格的峰值和谷值针对消费者省点小钱的心理而钻空子,本质上是蒙蔽消费者的心智,长此以往,除非你是强大的资源垄断者,否则,在竞争性产品领域,凡是惯用降价促销的企业,非常少见有长久立足的,因为这样的推广行为已经掉进了“狭隘陷阱”。

直接的逻辑是,降价促销不仅牺牲了合理的利润,也损伤了用户的信赖感,就像没有人愿意与喜怒无常的人长期相处一样,价格体系不稳定的产品让用户缺乏安全感。除非这个产品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否则,用户旦有思考,便将逐渐移步到价格体系稳定的产品和商家。

事实上,医药健康产品不适用于炒作的某些产品,一次交易便两不相干,医药健康产品的用户和产品关系多是重复交易的,乃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信任,比如某些消费者对同仁堂品牌的情节。有时候,医药健康品厂家主导的促销往往是给商家囤货套利提供了机会,而真正的利益并不在消费者。相对于卓越的质量、负责任的售后服务,用户更加关心的不是短期让利,而是值得信赖的靠谱。

商业无信不立,信任度是商业的前提,尤其是很多消费者一时无法真正理解内涵的医药健康产品,其选择的基本要素便是信赖,不能在所谓的降价中丢掉产品品牌、丢掉利润。

建立与时偕行的推广认知

价格不仅代表了产品的价值,体现着从研发到原料到生产经营的成本和必要的利润,还包括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医药健康产品不仅是医生的工具、消费者医疗健康康复的商品,还承载着必要的社会责任。因此,价格是企业促销策略的轴心,是整个社会与医药健康产业相互之间认同程度的投影。

特别是自主定价的大健康产品价格体系的设计,是企业对营销认识水平的表现。价格轴心稍微偏离,便会推动企业营销效果出现巨大差异。

真正懂推广的人,必然对产品价格管理充满敬畏,在价格问题的认识上有系统观,在价格杠杆的运用上会极其慎重。见过众多企业,因为业绩的焦虑不断调整大健康产品价格体系,盲目使用降价促销政策,结果是窜货、囤货、投机盛行,正向阳光的推广积极性受到打压,市场上逐渐没有人愿意投入更多的针对市场认知的推广力量,导致推广格局萎缩。

实际上,消费者更加关心的是产品功能价值和品质,同样产品多家企业生产,只有在消费者不了解A、也不了解B的情况下,或者了解到A和B本质无差异的情况下,才会去用对比价格而作最终做出购买选择。

打开视野,放大策略选择维度,每一个大健康产品都可以是个性的,哪怕同类产品千万家,早就是向一味降价促销说再见的时候了。产品价值、用户意愿、营销结构、市场共振,唯有全面建立与时偕行的推广认知,才能打破“一招鲜吃遍天”的偏执,走出借促销之名而挖的坑。


TIM图片20191203171257.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