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第三方物流能否解题

发布时间:2019-12-02 15:07:38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三季报现金流不足


近期,医药流通企业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由现金流断裂和回款慢等系统性问题带来的重负仍在。其中,柳药股份公布资产负债率升至65%,经营性现金流继续承压。业内统计,相较于2012年高峰时期,到2018年药品流通企业数量锐减2700家,下降至1.36万家。

资深医药人李栋指出,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虽高,但由于医院回款周期长等问题,资金流常常断裂,故在现有的流通环境下,中小型流通企业应该会慢慢被淘汰。“但由于医药流通产业的特性,大型流通企业也很难做到‘强者通吃’,且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入局,恐怕还是需要国家政策的背书。”


资本和回款


李栋指出,医药行业有一套严格的流通标准药品GSP,第三方物流公司要拿到这张牌照,需要付出诸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目前全国拥有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仅有包括华润在内的十几家。他提到,仅一辆合规的冷藏车,包括底盘、车厢、冷机,费用就超过50万元,医药物流的投入成本和风险都远高于传统物流。

当前,第三方物流公司推出代收业务,即物流公司返款给供货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再去终端收款。此项举措能否破解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难题?李栋指出:“医院回款太慢,很多代理商拖不起,导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与银行甚至民间贷款机构合作,以仓单质押、低息贷款等方式获得现金流。第三方物流公司入局医药供应链,需要先解决资本和回款问题。”

他指出:“首先,第三方物流公司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否垫得起钱?第二,很多地区医院回款慢成为常态,回款时间甚至长达半年到一年,第三方物流公司有没有足够的精力督促医院财务回款?”

在李栋看来,药品和普通快销品差别巨大,体现在存储、运输、货物流和票据流等方方面面:“药品储存需要严守GSP规则,光仓库就有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等多种。严格限定多种存储条件和验收流程,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布局医药流通,首先要根据GSP的规定建设仓库网络,除了行业巨头,满足这个要求难度很大。”


陷债务危机


此前,瑞康医药发布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近期公司的净营运周期从一季度的平均116天缩减至82天;其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92天下降到186天。财报指出,长期以来,医院客户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都采用赊购方式,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需要为医院垫付资金,虽然这些应收账款大部分是6个月以内回款,且欠款方以规模以上医院为主,违约风险极小,但依然成为医药流通企业运营的沉重负担。

而在2018年下半年以来,瑞康医药与多家银行开展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提高周转效率在各项业务指标中的权重,追求更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更充裕的现金流。公司表示:“尽管会对公司营收增长速度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对公司长期的健康稳健发展,以及形成运营效率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近期,各地政府部门发文,开展公立医院拖欠民营企业款专项清理工作,要求公立医院限期付清医疗设备采购、药品耗材等欠款,并将此纳入医院的年终考核指标,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但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的企业仍然存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公司营销总经理虞国庆指出,虽然大公司牢牢掌控了当地各级医院资源,销售量也占有绝对份额,但只是形成财务报表的利润,现实中扣去银行利息和各项成本,留下来的纯利和现金流少之又少。他透露,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很难在国有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利息5%~6%),更多是通过股份制银行(利息8%~10%)和民间借贷进行资金周转。有的企业为了倒还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导致破产。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物流人士透露,物流公司的代收业务只适用于现货现款模式,比如德邦返款可以当日到账,顺丰则需要3日到账。此外,龙头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提供金融项目。以德邦为例,虽然利率比银行高,但优势在于到账快,目前只为月结半年以上的客户提供这项服务。总的来说,使用第三方物流贷款较银行有很大的便利,银行需要提前半年申请且提供抵押,流程较为复杂,故资金雄厚的第三方物流或能一解行业燃眉之急。


借道带量采购


在带量采购全国扩面的大背景下,“回款难”问题正在被集中解决。李栋指出,带量采购对回款周期有规定,一旦签署年度采购协议,医保局必须支付50%的费用给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按照上月采购金额报账,第二个月内就要回款给生产企业。“4+7”试点便是如此,签定协议后立刻回款,采购量完成一半再付40%左右,全部完成后付清尾款,极大程度地保障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资金周转。

部分省份还为带量采购推出有力的扶持政策,比如回款不及时将取消医保定点。海南省近日下发带量采购落地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医疗机构应保证及时结算中选药品采购费用,即本月中选药品采购费用的全款必须在下月10日前与配送企业结算。医疗机构不及时向配送企业回款的,按省卫健委或《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购销三方协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医疗机构协议。

在李栋看来,多年来医药配送公司无法形成垄断,主要是因为资金链和账期问题的强大“惰性”,而作为新鲜血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尚未得到国家支持,不具备作为集采配送企业的条件。故拥有GSP资质的企业,例如拥有完善的医药配送体系的京东物流等,应主动与国家谈判,勇于进入药品流通行业,打破“陈规”,在国家支持和带量采购模式的推广下深度布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