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产业竞争“钻石理论”新解

发布时间:2019-11-06 21:41:23作者:程蒙 杨光 池秀莲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产业竞争“钻石理论”新解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中提到,中医药是仅次于中餐的中国文化元素代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5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9%。其中,出口额为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进口额为1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8%。

中药国际贸易中面临的贸易壁垒有绿色关税、市场准入、绿色标准、绿色包装、绿色反补贴、绿色卫生检验检疫等,其对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强贸易壁垒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促进我国中药出口,增加国际创收,是中国政府和中药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涉及进出口的中药产品可分为中药材及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及保健品3类。总体来看,我国在中药材及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保健品的国际贸易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中成药的国际贸易上处于竞争劣势。即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以输出原料性产品为主,更能体现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中成药仍存在显著劣势。同时中药类产品存在出口结构不均衡问题,出口产品主要为中药材及饮片和中药提取物,而在美国、欧盟等医药产品的主流市场上,中成药在注册上市方面还缺少大的突破。迈克尔·波特在分析国家竞争优势时,提出了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钻石理论”,本文运用钻石理论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

何谓“钻石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论》中分析国家竞争优势时,构建了一种新的国家竞争力分析范式——钻石理论。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产业的竞争力包括六大要素,其中,“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以及“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为主要要素,“政府”和“机会”为次要要素。这六个要素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系统地组合成国家、地区或者产业优势的钻石理论体系。

其中,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区域)拥有的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基本生产条件,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中药产业的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需求条件指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包括市场空间、客户需求、从区域市场需求转化为全面市场需求的能力等,且母国市场的需求条件会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药产业的需求条件包括公众对中药的认可度、中医药在医药工业所占份额等。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指与竞争对手相比,某项产业的相关产业或上游产业是否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彼此牵动而刺激竞争力,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比较时能提供更专业的产品或服务等。中药产业链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包括种植业、物流业、大健康产业等。

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主要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中药饮片及提取物的生产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中成药生产企业整体上规模较大,进入门槛高,产品具有一定差异,特别是龙头企业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打产品,战略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与中药饮片和提取物生产企业相比更清晰、明确。

产业的发展机会多来自企业的外部环境,具有不可预期性,但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机会要素具有偶然性,如突然暴发的流感、他国放弃中药贸易管制等,可能会带来中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政府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正面,也非负面。政府利用政策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表现,对产业竞争力既有削弱作用又有增强作用。对中药产业而言,支持性政策在扶持和引导产业发面发挥积极作用,能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紧缩性政策则不利于产业发展。

波特“钻石理论”的六个产业要素在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的分析中,如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瑞士的制药工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被证明卓有成效。中药产业虽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但其竞争力分析离不开“钻石理论”的大框架,与多数产业一样,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钻石理论”六大要素影响。

中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贸易理论通常以生产要素为基础,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存在差异,各国出口生产要素相对充沛的产品,进口生产要素相对短缺的产品,从而形成国际贸易。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且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在中药产业的发展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根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统计,我国中药资源达1280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药用植物占全部种类的87.03%,药用动物占12.35%,药用矿物占0.62%。

在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市场的性质、大小、从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等都会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药的市场规模呈递增趋势,且中药产业在医药工业中所占份额也在逐渐增加,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会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且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加,慢性疾病患者人数增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独特的优势,带来中药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6年底,世界上已经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接受中药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另外,随着化学药使用比例的下降和中医药使用的快速增长,我国中药工业和化药工业产值上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823.00亿元,预计2015-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将达15.00%。

国际需求的拉力、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竞争力,是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动力,国内竞争过程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会使整个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受惠。与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企业相比,中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具有较小的国际需求拉力,但来自国内市场生物制药企业。化学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会逐渐推动我国中药企业的国际化,目前已有中药企业探索中成药的海外注册中药产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可大致分为3类,分别是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企业和中药提取物企业,3类企业的产品性质所处的竞争环境,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对中药产业而言,全球市场和区域市场需求增加是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机会。2015年全球植物药、草药补充剂和药物市场规模达931.5亿美元,2017年达1070亿美元。在市场份额上,欧洲占据全球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亚太地区和日本。慢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等都将推动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随着全球植物药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市场需求增加,有助于其提高国际竞争力。

建议

通过钻石理论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现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中药产业具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和广阔的需求条件,但缺乏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与欧美、日本植物药生产企业相比,我国中药企业的战略和定位不清晰,同业竞争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国际植物药市场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我国鼓励中医产业发展政策的密集出台,中药产业的发展迎来机遇。整体上,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了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开展临床研究,提升中成药的国际认可度

中成药因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高,导致出口的产品多为中药材及其提取物而非中成药。提升中药的国际认可度,可参考日本汉方的推广思路,鼓励企业立足临床,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方法,对中成药的疗效进行对照试验。同时推进中医药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通过证据链的形式证明中成药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加强中药产品标准建设,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中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面临重金属、农残超标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欧美国家采用食品标准检测中药所致,另一方面中药材在栽培过程中确实存在滥施农药化肥的现象。通过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如开展中药材的ISO标准制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机构等,推动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建立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被国际认可的质量检测标准。

3.鼓励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美国高度积聚的产业集群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等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大都市圈,且每个生物产业大都市圈都已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中药产业的发展可参考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通过开展中药大品种培育,以单品种为切入点,形成以中成药制造、兽药(饲料添加剂)、日化产品、中药保健产品、药用机械和包装材料制造产业为主的中药产业集群,从产业集群中获得规模效益,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