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孕育产业组织结构微妙变化

发布时间:2019-11-05 14:25:19作者:许铭 本报特约撰稿来源:医药经济报

结核病新药问世


今年8月,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 Alliance)对外宣布,该联盟主持开发的新型抗结核病三联药物BPaL已获美国FDA 批准上市。据悉,该药复方中的pretomanid是新分子化合物,其他两个则是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该复方主要用于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和多重耐药结核病重症患者。

消息已过去一段时间,业界似乎波澜不惊,但其背后和未来酝酿的新变化,细细道来别有洞天。 

此次新药研发主体不是药企而是非盈利组织  BPaL的研发主体为结核病联盟,其在2000年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此项研发工作,拥有该产品知识产权。从严格意义上讲,结核病联盟作为结核药物开发促进机构,其使命就是开发更多的抗结核病新药,是催生pretomanid的母体,属非企业性质的民间社会团体,其近二十年研发之路的确不易,全部通过外包服务实现,故拥有众多合作伙伴。BPaL最早将于2020年上市,而上市后的销售已在FDA批准前授予美国迈兰公司,其独家生产权将持续到当年11月。

一个非盈利组织承担了整个药物的开发任务并申报上市成功,实属罕见。由此类机构组织开展非盈利药物的开发进行市场替代,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新型复方抗结核药物上市实属不易  pretomanid是50年来全球仅批准上市的第三个抗结核药新药,可谓“盼星星、盼月亮”才得来。结核病是目前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每年新发数量约1000万人,2017年全球的死亡人数高达160万,但治疗药物相当有限,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阿米卡星、链霉素等治疗药物已沿用几十年,抗药问题特别是多重耐药结核病上升,成为久攻不下的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抗结核病药利润空间小,企业创新动力普遍不足,管线乏善可陈,而今,这个局面有望改变。

新药优势明显  截至2016年底,广泛耐药结核病在全球123个国家有发病报告,其中包括6.2%的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目前传统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药物需要6~8种,既有口服又有静脉注射,每年最多要服用40片药物,疗程最多长达2年,并会导致眩晕、耳聋、视听幻觉等严重副作用。而BPaL均为口服,疗程缩短到6个月,每天只要口服5片。在14个国家开展的临床试验表明,治愈率达89%,远高于传统疗法的34%。BPaL目前正在等待WHO新的用药指南出台,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有结果。

“优先审评券”胜券在握  结核病联盟获得了价值不菲的FDA优先审评券(Priority Review Voucher),俗称“审评加塞儿券”,是2007年FDA旨在鼓励药企开发被忽略病和罕见儿科药物出台的奖励措施。如药企成功开发上市此类药物,将获得FDA的优先审评机会,用于其他药物的加快审评,从而能为企业大大节省时间成本,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结核病联盟的这张优先券市场估值为3.5亿美元,没有有效期,可出售给其他公司。目前已拿到优先券的企业包括赛诺菲、诺和诺德等大型制药企业。今年8月,阿斯利康宣布将花费9500万美元,从瑞典的孤儿药公司Sobi旗下子公司购买一张优先券。按照FDA提出的名单,被忽略病主要包括结核、疟疾、登革热、麻风病、寨卡、血吸虫、狂犬病、利仕曼病、霍乱、雅司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等。

当前,市场主要关注的是BPaL 的定价。虽然迈兰公司至今还未发布其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投放价格,但结核病联盟表示,欢迎未来有其他生产企业参与价格竞争,以提高药物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结论<<<

BPaL的上市是制药领域产业组织结构发生微妙变化的新产物,体现了研发者、合作伙伴、销售者、规制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和彼此独特功效的传递,配合和协同。在解决急缺药物特别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流行病医药产品的可及性问题上,通过一系列模式创新可以实现局部突破。近年来已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值得研究并继续探索。

如疫苗联盟推出的市场进入提前承诺计划(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鼓励企业开发已处于研发后期的肺炎疫苗,联盟中的出资者保证企业在成功开发此类疫苗后,将以确定好的价格长期购买,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捐赠。双方为此签订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文件,企业则有积极性加快开发并扩大生产能力。2007年,该计划在意大利、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试点,盖茨基金会也提供支持,加上疫苗联盟自身的投入,前期总共筹备了28亿美元。2010年,葛兰素史克和辉瑞成为最先签约公司,10年间将提供6亿支疫苗,每支约定的价格为3.5美元。还有社会影响债券(Social Impact Bond)、推动基金和拉动基金等创新型融资工具,也正被设计纳入,期待不久后会有实质性进展。

各主体彼此协同和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模式创新将是业界深入思考的新课题。在大多数企业关注抗癌、心脑血管、糖尿病、中枢神经等热门药物的当下,适度调整视角,开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代药物,并与相关组织和机构等建立多方合作,寻找蓝海市场,也会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新路径。对于希望兼顾的企业,也可在二者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相互促进,打好组合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