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健康长寿70年

发布时间:2019-11-05 12:12:57作者:王建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平均寿命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全面发展的结果。

1949年,我国人均寿命是35岁,而到了2019年,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7岁。在众多代表70年来变化的统计数据中,这个数据无疑特别令人激动。

仅仅在70年的短暂时期内,中国人总体寿命预期已经比之前超过两倍多!77岁这个数值超过了世界人口寿命的平均值(70岁)。这样巨大的进步,不仅造福了13亿中国人,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

70年前:“人生七十古来稀”

1949年,平均人寿35岁  

在中国传统里,“贺60岁生日”是因为人生走满了一个“甲子”。“贺80岁生日”是因为一个吉祥的整数。而“贺70岁生日”却是因为杜甫老先生一句著名的诗句。在《曲江二首》中,杜老先生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生活的困境和心情:“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这首诗写于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他当时刚刚44岁。而当他在公元770去世时,也仅仅58岁。

在中国历史上,活过70岁的人物确实也很稀少。孔子活了73岁,所以他可以在谈及人生阅历时,从“三十而立”一直侃侃而谈到“七十而从心所欲”。孟子活得更长一些,84岁。有这两位哲人在前,民间老百姓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个年龄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大概就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了。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般老百姓的平均寿命比哲人们要短很多。在孔夫子时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即使到了杜老先生的唐代,平均寿命也不到30岁。

因此,70年前中国平均人寿35岁这个数据和古代人均寿命相差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新生儿死亡率速降

1978年,平均寿命66岁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1978年,中国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当时的平均寿命约为66岁。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中,中国人均寿命比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逐渐增加了近88%。

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导致建国初期平均寿命的迅速增加。

首先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过去两百多年中从未间断的各种国内外战争。战争让中国损失了大批的年轻人。其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口损失(伤、亡、病等)就超过4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1/10以上。而在胜利结束抗美援朝战争后的这近70年中,中国除了经历过若干个局部战争之外,没有发生任何大型战争。很显然,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是对人民生命最大的保障。

另一个对平均寿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全国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的建立,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新生儿死亡率曾高达200‰,是世界上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已经达到和接近很多先进国家水平(5‰~6‰)。遍及全国的医疗卫生网和医保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近40年成绩单:“健康寿命”至发达国家水平

2019年,平均寿命77岁,健康寿命68.7岁  

与头30年人均寿命的快速增长相比较,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我国平均寿命仅仅增加了10年,大约15%左右。虽然从数据上看,这个增幅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询问一下经历过改革前后历史的人,很多人会认为改革开放后平均寿命的增长应该比这个统计数据更大一些。

比如“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在40年前依旧是有疑问的。但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大家都不会觉得是个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这15%的平均寿命增长主要由于中老年人群的更长寿。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基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加强了对常见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其中,仅仅抗菌素的普遍使用,就提高了约20年的人均寿命。

除此之外,主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本实现“有药可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糖尿病曾经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是,在有效的药物控制下,糖尿病病人的人均寿命并不比正常人群低。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人均寿命达到77岁的高峰时,国人的“健康寿命”(是指人们能够维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以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为终点)平均值也达到了68.7岁。也就是说,健康寿命达到平均寿命的90%左右,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健康寿命”的提高,实际上是提高了国人的“有效寿命”。因此,大家会感到,实际寿命的增加情况,比统计数据来得更长些。 

未来方向:“健康寿命”进一步提升  

尽管如此,这其中依然还有大约8年的差异。因此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不仅仅是要向更高的“平均寿命”发展(如120岁),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人群的“健康寿命”上。

提高健康寿命不能仅仅在老年人群中开展。事实上,很多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是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造成的。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系统等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些慢性疾病同样影响平均寿命,尤其是健康寿命的主要原因。

降低慢性病的重点并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包括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提早诊断和干预。有研究表明,仅仅控烟成功,降低因为吸烟导致的肺癌、COPD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中国人均寿命就会增加2~3岁。更不用说,这会对“健康寿命”带来很大的提升。

★★★ 结语 ★★★

回顾这70年来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变化,我们可以大体上看出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降低非正常死亡率。其次是健全医疗保健系统,保障基本疾病的治疗。而目前来看,我们应该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普遍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其结果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平均寿命,尤其是健康寿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许可以在下一个70年里,进一步探索是否可以突破所谓的“人寿极限”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