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5 11:44:49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挂出《关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拟新增和修订品种医学内容的公示》,涵盖90余种中成药品种。从公示品种新增和修订的内容来看,依旧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该不该使用现代医学术语?
对于中成药说明内容该不该使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毕竟,中成药属于中医药的一部分,纯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则有将中成药“西药化”之嫌;若夹杂使用一部分现代医学术语,会让人有“中西混淆”的感觉。比如,蒲地蓝消炎胶囊的【功能主治】项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前面的“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问题不大,关键是“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这些现代医学术语该不该出现在中成药说明书中?
笔者认为,中成药说明就该纯粹使用中医药术语表述,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医药知识普及给患者。再比如,乳康颗粒的【功能主治】项是:“疏肝破血,祛痰软坚。用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所致的乳癖,症见乳房肿块,或结节,或经前胀痛;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其中,“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一句是否该出现在说明书中,值得商榷。当前临床上滥用中成药现象已经较为严峻,很多临床医生未能遵照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运用中成药,仅是根据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主治】项用药,“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很容易为临床医生使用该产品“开道”。
该不该增加“配伍事宜”?
在公示的这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中,有部分中成药的【注意事项】栏一项有配伍方面的内容。比如,凉解感冒合剂说明书提到“风寒表证忌用,忌食辛辣油”,参芪降糖片和参芪降糖胶囊说明书中都有“实热证者禁用”。不过,几乎所有中成药产品说明书中均没有标识配伍事宜,比如,凉解感冒合剂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很多患者不能区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甚至连同一类感冒的中成药也不能区分,容易擅自购买同类中成药同时服用,导致药量增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举例说,若患者同时服用凉解感冒合剂和风热感冒颗粒两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就可能出现药量加大情况,或者服用风寒感冒颗粒的同时,又服用凉解感冒合剂,等同于“寒热不分”,用药不当,可能因此加重病情。
所以,应当考虑在中成药【注意事项】一栏中,增加“配伍事宜”内容,特别是非处方药类中成药,更要让患者明白使用该类产品时不可以使用哪些产品,既包括“同类产品重复使用”,也包括“相反产品共同使用”。
该不该标明“中西有别”?
据观察,在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接纳和使用的影响下,一些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处方中成药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常出现不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中成药,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同一张处方中的“中西药结合”。比如,感染类疾病常有抗菌素药物与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同时呈现在一张处方中;虚弱类疾病常有维生素类药物与补益类中成药同时呈现在一张处方中。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儿科患者同时服用中成药类颗粒和西药颗粒,比如将银柴颗粒或小儿柴桂颗粒等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一并服用。虽然在《处方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该不该“中西医(药)有别”,但是盲目甚至是多种药物组合的中西医结合式运用中成药的行为,对患者的利弊,值得深层次探讨。
笔者认为,当前应当考虑对特殊人群使用中成药增加限制,比如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等特殊人群使用的中成药,有必要在说明书中增加“中西药有别”内容,如增加“使用本品时,应当避免与其它药物合用,确需使用的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若确需与西药同时使用,最好相隔或间隔1小时以后单另使用”等内容。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