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巨头研发线亟待补强

发布时间:2019-10-24 15:23:42作者:Madeleine Armstrong,Edwin Elmhirst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企巨头研发线亟待补强

数据显示,大型药企处于研发后期的新药数量正在萎缩,这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并购压力


长期以来,生物技术公司开发新产品,再出售给大型药企,是一种普遍的新药开发模式。但Vantage的分析表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图1、图2显示,制药企业处于研发后期的新药数量正在减少,而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处于临床Ⅲ期的新药数量已经大幅增加,这种增势在小公司中更为明显。

大型制药企业的关键研发项目总数已经全面缩减,并非仅是其内部研发的产品在减少。如果这些大药企不能自己开发药物,或许其又得依靠并购来强化自己的研发线。

然而,在当前的并购市场中,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型药企继续抱怨潜在标的估值过高,而规模较小的公司现金充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愿意单干。

CRO公司Xenogesis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韦弗(Richard Weaver)指出,事实上,在与潜在合作伙伴或收购方进行讨论时,生物技术公司现在处于优势地位。韦弗曾在阿斯利康(AstraZeneca)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将目前的情况与15年前进行了对比,当时大型制药企业完全占有主动权。

在这种平衡再次转变,或者制药公司接受新的现实之前,医药并购领域的僵局或许将持续下去。

也许大药企对新药的质量要求超过数量要求。Vantage另一项分析发现,通过收购获得的产品是美国药企销售增长的重要因素,收购得来的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企业内部开发的产品。

如果目前收购活动的减少会导致销售下滑,可能会迫使大型制药企业重新考虑并购交易。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并购交易是必不可少的,但收购方开始越来越多地寻找价格合理、处于研发早期的新药。例如,近日默沙东(Merck)以10亿美元收购Peloton公司,若在后者上市之前收购,默沙东可能会省下更多的钱。

此外,这种购买早期在研新药的转变趋势也暗含了其它信息:小公司开发的处于Ⅲ期临床的新药太贵了。虽然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在独自将新药推上市上面临许多困难,但也有像GW Pharmaceuticals与Insmed这样的公司做得很不错。

在风险资金仍然充足,且小公司也没有面临出售自己(处于研发早期的)产品压力的情况下,大型药企可能最终还是只能花大价钱购买那些处于研发后期的新药。

编译/廖联明

来源/Evaluate


TIM图片2019102415244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