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提高中成药销售员 业务常识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9-10-20 18:15:03作者:梅松政来源:医药经济报

笔者历来反对不经中医辨证论治思路运用中药饮片或/和中成药行为。最近,见到两个现象,倍感揪心。一是某县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医生在为一名体质偏瘦、带下稀少、下腹部不适的中年女性开具抗菌素类药物的同时,还开了清热散结胶囊和龙胆泻肝胶囊2种中成药。另一个是一名药品销售人员来到诊室,讲述其推销的某种中成药治疗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疗效了得。

综合医院临床医生不经中医药辨证论治思路运用中成药的现象较为常见,暂不论述。但倘若药品销售人员并不完全知道自己销售的产品属于哪种类型,则应引起重视。

就以笔者见到这名中成药产品销售员为例。一进诊室,就迫不及待地向笔者介绍他所推销的某种中成药产品,专治咳嗽、支气管炎等,“该产品百分百有效,且是国家专利产品……”

当笔者仔细查看了他所推销的这款产品,发现那是一款仅有一味中药成分的中成药,主要用于痰热阻肺型证候人群,属于处方药。但推销员认为这是一款安全有效,几乎包治所有咳嗽、喘气的产品。因此,笔者反问他两个问题:一是“这款产品属于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另一个是“该产品用于痰热阻肺,哪种情况为痰热阻肺?”

毫无疑问,推销员对此并不得知。这种对产品本质了解不透彻的中成药销售员,也是中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基层很多非中医学专业的临床医生,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基本常识了解甚少,他们为患者使用中成药时,常常忽略辨证论治这个至关重要的思路。而提高中成药产品销售人员的中医药常识,能更好地带动基层临床医生正确使用中成药产品。首先,销售人员知道自己推销的产品必须经过辨证论治使用,这将改变夸夸其谈的销售模式;其次,销售人员主动向临床医生介绍自己推销产品的“属性(辨证论治证型等)”,能带动临床医生主动学习该产品相关知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滥用行为,从而带动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减少中成药被滥用的行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