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多省出台带量采购细则 重点监控药品价格触底

发布时间:2019-10-20 17:44:35作者:本报记者 宋一宁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期,多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下调药价:9月11日,青海省药品集采中心对525个药品全国最低价进行了填报结果公示;安徽省将在9月份安排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单品种带量采购,由省医保局牵头,多种药品价格面临腰斩;广西将进行集团采购,63个品规拟中选,降价幅度或不低于三成……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各省政策相继落地,说明“4+7”带量采购在试点地区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带量采购已经牵动着医疗、医药、医保的各个环节,正在成为带动整个‘三医’体系深入改革的有力引擎,必将对中国的医药产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多品种全国降价成大势

今年9月初,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标志着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范围内的省级行政区域均已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文件规定申报价不高于全国最低价,并将中标规则由独家中标变为多家中标。

蔡江南认为,带量采购迅速从“4+7”试点推向全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首批试点城市带量采购涉及药品较少,体量较小,起到‘投石问路’作用,在取得良好效果后便于迅速推广;第二,‘4+7’降价幅度较大,形成药价低谷,若其他地区不跟上,民众可能会到试点地区买药,造成医药费用外流等一系列问题;第三,在医保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政府层面会尽可能推动此类‘节流’举措迅速落地,以节约医保经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认为,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行,对于竞争充分的仿制药品来说,多家中标的举措体现了对国产高质量药物的激励和保护。集中采购应坚持优质和低价原则:“若脱离了一致性评价看带量采购,很容易造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而一致性评价则为后续集采工作设立了一个门槛,能够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发生。”

他指出:“我国部分药厂生产出来的一些产品在有效成分含量、质量以及临床疗效上,可能暂时无法与国际上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相提并论。但是随着一致性评价持续展开、带量采购进行、医保目录‘腾笼换鸟’、重点监控目录不断出台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制药行业正在不断进行洗牌。”

而省级带量采购亦加入了新品种。9月11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公布的广西第一批集团采购名单,阿德福韦酯、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拉米夫定等采购金额高、用量大的新品种也列入在内。业内人士推断,考虑到广西梧州市已与全药网合作,广西集团采购很可能参考深圳的药品价格,故此次63个品规降价或不低于三成。

医药政策研究专家耿鸿武指出,在第一批“4+7”带量采购相关的经验基础上,监管部门下一步会构建更加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药物经济学所阐示的量价关系,加强制药企业根据市场自主报价的自由度。

于保荣认为,全国范围内降低药品价格、解决以往采购和回款问题、促进行业整合升级,已经成为所有医药相关人士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大环境,成为中国医药全行业不可撼动的大趋势。

重点监控目录动态调整

日前,青海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对525个药品全国最低价进行了公示,称将对此类药品进行专项集采,而这些品种主要是基础输液和重点监控目录中的药品。这意味着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的全国最低价被曝光。与此同时,多个省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对地方重点监控目录进行了删改和补充,一些地方重点监控目录处于动态调整状态,全国各地被重点监控的药品与日俱增。

暨南大学南方药物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蒋杰指出,在医保总资金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更要切实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其中,最新医保目录清除重点监控药品,旨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而像青海这样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集中采购,则体现了“先制定专项采购方式压低此类药品价格,再在临床阶段进行限制和做到合理使用”的策略。

虽然目前国家卫健委仅公布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重点监控目录,但据了解,下一步卫健委会协同国家中医药局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对此,于保荣直言:“无论从重点监控层面还是国家医保目录层面,都将进一步予以规范,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而蔡江南讲到,中国一共有5000多家药企,其中充斥着技术含量极低的小规模重复制造,浪费了无数资源。而随着带量采购与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头部企业中标产品将快速占领市场,中小企业也不得不纷纷寻求自身定位,除了在细分市场有优势的企业外,其他则需退一步考虑兼并,或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中国医药产业将经历一段残酷的转型“阵痛期”。

耿鸿武则指出,随着带量采购的全面铺开,监管部门要对相关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提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要求。同时,企业应认清发展方向:未来的市场竞争,会由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较量,转变为企业与自身的较量。只有全方位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硬实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发展机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