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8 16:03:04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考古领域,准确判断化石上的动物是什么颜色,一直是个难题。古生物学家对那些已成为化石的动物的色泽研究,经常只能凭借经验猜测。即使有幸找到了含有少量羽毛、鳞片或皮毛的化石,这些软组织的原始颜色通常也早已消失,仍然不能帮助古生物学家准确判断这些早已消逝的动物到底是什么颜色。所以,有不少时候,古生物学家会对动物的颜色做出错误的判断。
即使判断错了,也没什么大碍。因为它并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危险。当然,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生物学家,他会为此感到自责、感到内疚。因此,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攻克这个难题。凭经验不行,怎么办?那就只有向科学技术寻求帮助了。据报道,近日,英国研究者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在完整地保护好珍贵化石标本的前提下,从一块古老的老鼠化石中识别出赋予毛发红色的色素。这是科学家首次从早已灭绝的生物化石中鉴别出色素,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自然·通讯》上。
新技术帮助科学家观石辨色,顺利地解决了在考古领域准确判断化石上的动物是什么颜色的“老大难”,令人欣喜。亦让笔者由此想到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乏类似考古领域的情况。比如,颇具中医药特色的“望闻问切”中的“望”。其实,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颜色来判断病情。这个“望”,也只能凭医生的经验,且这一判断的正误导致的后果和古生物学家的判断不可相提并论。因为古生物学家的判断错了,只是影响人们的认知;而中医医生判断错了,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众所周知,药不对症,轻则耽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重则加重病情,甚至会对病人带来生命危险,使身体健康受损。
中医药领域之所以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医生的“望”欠火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使是老中医凭经验判断,也未必十拿九稳。因此,“望”,既是中医的特色,也存在隐患,或者说不足,需要改进。
如何改?笔者以为可以走考古领域的道路,改变思路,向现代科学寻求帮助,借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帮助中医医生观察病人辨色,无疑是减少判断失误的最佳选择。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丢掉了中医的特色了吗?在笔者看来,科学新技术也必须结合中医理论来产生,这种仪器也必须根据中医经验,且是经过无数已经被医疗实践充分验证,是在“望”的基础上,从准确的判断经验中生产的。
再说,笔者以为中医的“望”,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中医医生只能靠肉眼“望”,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医的“望”,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呢?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采用呢?
在笔者看来,中医能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就应采用。且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绝不是丢掉中医药的特色,而是将其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所以,新技术帮助科学家“观石辨色”的道路,值得中医药借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