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6 15:41:26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边界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品管理法》自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以来,历经两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在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为第二次修订(以下简称新《药品管理法》)。
新《药品管理法》将为国内的医药企业转型之路带来哪些启示呢?
【机会&风险】利好子行业分析
新《药品管理法》明确国家要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那么,几大领域的机会和风险情况如何?
创新药:利好有临床需求药品
思考:热门产品是否过热?
对于创新药,新《药品管理法》中明确,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研究、开发新药的合法权益。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人的疾病具有明确或者特殊疗效的药物创新,鼓励具有新的治疗机理、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见病、对人体具有多靶向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新药研制,推动药品技术进步。
此外,鼓励短缺药品的研制和生产,对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新药予以优先审评审批。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以及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以附条件批准,并在药品注册证书中载明相关事项。
因此,新《药品管理法》利好有临床需求的药品的研发。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创新药的投资热情是历史的最高峰,不少适应症和靶点me-too研发策略同质化严重,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PD-1等,这些热门产品往往需要与同样以临床急需且国外已经上市的进口新药进行竞争,这将考验国内企业的临床医学综合实力。
中药:国家政策鼓励方向
思考:企业研发方法与路径?
传统药方面,新《药品管理法》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药研究方法开展中药科学技术研究和药物开发,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而在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提到中药。
这将为企业往传统药投入研发树立信心。但是,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研发方法学路径,仍需要企业摸索并建立技术平台。
传统中药企业需要尽快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论证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下的临床价值,特别是CDE近年来发布的中药临床适应症的指南。虽然短期内县级医院西医处方中医的限制放开了,但只有充分药理和临床证据的中药,才有可能成为西医不受培训都可以处方的药品。
儿童药:改良型新药立项方向
思考:儿童药临床试验如何开展?
新《药品管理法》明确,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支持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品新品种、剂型和规格,对儿童用药品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因此,本次政策鼓励儿童的新剂型、新规格,有可能成为企业立项改良型新药的一大方向。
在征求意见稿中,也没有提到儿童药。虽然多年以来国家一直鼓励发展儿童药品,但由于儿童临床试验较难开展,而且儿童的出生率在下降,因而国内企业研发的动力稍不足。
疫苗:放开委托生产
思考:利好哪些CDMO企业?
在征求意见稿中,疫苗是不得委托生产的,而新《药品管理法》最终删去了这个限定。这将为疫苗(包括癌症疫苗)CDMO业务放开政策上的障碍。
CDMO是指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组织。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开拓生物制品的CDMO业务,CDMO企业主要就是承接项目,负责项目的委托生产。抗体类药物、细胞免疫治疗、抗肿瘤疫苗等具有高技术壁垒的生物制品,是国内布局生物制品的CDMO业务企业的重点目标领域。
新《药品管理法》对疫苗的委托生产放开,一扫国内生物制品CDMO业务的政策障碍。目前该领域中,药明康德产能位于全国首位,项目储备也是全国领先。
仿制药:新药法未提及
思考:仿制药的机会与存在问题?
新《药品管理法》通篇都没有提到仿制,预计仿制药只需要按照一致性评价的方法进行研发即可。
但另一方面,新《药品管理法》禁止进口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因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这意味着这类原研药品都不予进口,仿制药则因没有参比制剂从而无法仿制。
【聚焦】对MAH上市后要求多高?
政策要点:
国家对药品管理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是指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企业或者药品研制机构等。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对药品的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经营、上市后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与处理等承担责任。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境外企业的,应当由其指定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履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义务,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涉及哪些工作内容?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使得药品获批注册上市后的工作大增。例如应当建立并实施药品上市放行规程、药品追溯制度、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药物警戒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备案或者报告等。禁止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
其中,药品上市放行规程,是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对药品生产企业出厂放行的药品进行审核,经质量受权人签字后方可放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不得放行。
药品追溯制度,是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全国统一的药品追溯标准和规范提供追溯信息,保证药品可追溯。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还应当制定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进一步确证,加强对已上市药品的持续管理。
药物警戒制度则主要是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开展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主动收集、跟踪分析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已识别风险的药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几个“易错点”
新《药品管理法》对上市后的产品加强管理,意味着过往只重视注册获批以前工作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未来的管理思维也要随之改变。特别是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需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具备药品追溯系统,以及在医疗机构有专业的医学服务团队。一旦严重不良反应被确定是自己的产品,除了要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还有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会以“不良反应大或者因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为由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具备保障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质量管理、风险防控和责任赔偿等能力,方能履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义务。国内大部分药品企业即便能够从硬件上满足GMP要求,但仍是难以建立与ICH标准挂钩的质量体系,更别说要根据质量体系去管理整个供应体系。风险防控和责任赔偿能力究竟如何具备,对于大部分企业更是空白。
药品上市许可的转让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这意味着2019年12月后,所有的药品转让都要通过国家药监局,届时一些工艺不完整或者工艺已变更但没有变更申报的药品批文,有可能因为没有完整的质量体系而不予技术转让。
此外,虽然新《药品管理法》提到,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要求实施药品检验、审批等手段限制或者排斥非本地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进入本地区,但没有提到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予药品上市许可的转出本地区的限制。
小结>>
对国内医药企业来说,新《药品管理法》又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政策转向。
从政策来看,新《药品管理法》对企业的产业布局不再采取过多的监管手段。例如删除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还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防止重复建设”的条文。
国内医药企业将迎来“自由发展”,但更应看重企业的“自主选择”。企业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