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绕不过的带量采购 跨国药企直面“专利悬崖”

发布时间:2019-10-14 10:12:33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9月24日,“4+7”全国集采扩面第二轮药品带量采购开标,次日午间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对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进行了公示。这时距离2019年国庆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而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药企开启在华飞速发展,已过了将近18年的时间。


原研药的黄金时代


今年以来,严格来说是自去年12月“4+7”带量采购第一轮结果揭晓后,业内不时可听到跨国药企计划剥离成熟的过期原研药资产的风声。

如今回头看,中国加入WTO的最初十年,跨国药企或成立办事处开始筹备推广事宜,或直接在华成立运营实体。而后,跨国药企迎来了中国医药市场和医药营销极高速发展阶段,收获甚至可用“超乎想象”来形容。

安永发布的《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的战略应对》报告就指出,由于过去准入环境滞后,跨国药企无法及时将创新药引入中国,与此同时,跨国药企也在中国享受了特殊待遇,过专利期原研药维持高溢价。

数据显示,跨国药企过专利期原研药在华销售额占比基本达到80%,以普药为主的跨国药企占比更高,甚至达到90%以上。辉瑞制药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就是一例,2000年在中国上市,虽然早已过了专利期,但2018年在华销售额依然高达100亿元,超过辉瑞在中国销售额的1/3。


“4+7”带来“专利悬崖”


尽管一再有研究人士强调,未来一定会出现与海外市场相似的“专利悬崖”,但真正让这种情况出现、预示高毛利时代结束的,恐怕还是如今从点到面的城市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去年“4+7”集采执行后不久,安永大中华区医药行业合伙人吴晓颖就指出,国家推动药价下降,倒逼跨国药企与国内药企加速创新研发,提升药品质量。

日前公布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就是很好的印证:除了在“4+7”带量采购第一轮中中标的阿斯利康与中美上海施贵宝外,此次又有多家跨国药企的品种跻身其中,赛诺菲和Lek Pharma甚至报出了比国内仿制药企更低的价格。

当然,效果也是明显的,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为例,拟中标的三家企业石药集团、赛诺菲、乐普医疗的单片价格分别为2.44元、2.54元、2.98元,对比“4+7”降价幅度为23.%、20%、6%,而去年“4+7”中标的信立泰出局。


中国市场动力十足


或许参战时间稍逊于国内药企,但跨国药企在第二轮药品带量采购中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到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乐诚铎(Franck Le Deu)早些时候撰文指出,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药企营收和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多数大型跨国药企的季度财报都能明显看到这一趋势: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常常十分抢眼,且还在不断增强。从2019年第二季度末,多家跨国药企披露的数据看,企业在华增速超过30%,加上在华业务规模(其中几家的营收以10亿美元计),部分药企在华业绩对全球业绩增长的贡献高达25%。

不过,随着带量采购推开,过专利期原研药开始与仿制药一道进入拼产品梯队、拼成本控制能力的时代。跨国药企也确确实实在进行调整:今年7月,辉瑞就将去年刚刚重组成立、拥有20多个成熟药的专利到期品牌和仿制药业务板块普强剥离。有分析人士认为,其两大重磅产品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于“4+7”均落标或是其中关键,辉瑞今年二季度中国区销售额下滑了20%。


中标企业精简团队


从另一个角度看,药品招标规则改变带来的市场机会也是均等的。在带量采购第一轮中标且在第二轮留有席位的中美施贵宝福辛普利纳片便是一例。在“4+7”中标前,该品在抗高血压药物整体市场份额中占比小于1%,在数年前BMS更是采取了中国区心血管事业部裁员、解散福辛普利纳片相关部门、停止在中国市场推广等做法。不难推测,正是由于相关资源的提前撤离为产品降价中标提供了筹码。

行业人士指出,对已经或者即将带量采购的品种减少地面销售团队,加强商务和多渠道营销或是未来相关企业的转型方向。按照《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的要求,集中采购结果执行周期中,医疗机构将优先使用本省(区)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在此基础上,剩余用量可按所在地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有关规定,适量采购同品种价格适宜的其他药品。

换言之,涉及省份地区(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医院市场的“蛋糕”已经有了比较明晰的分法,中标企业或无需在这些药品投入更多的销售力量,精简销售团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左右腾挪寻求突围


如果剥离成熟药、精简销售团队是在做减法,那么转型创新药无疑是未来跨国药企突围战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在国内加快创新药审批流程的推动下,创新药在国内外上市时间差正在缩小,从过去的3~5年压缩至一年,甚至更短。

与之相配套的是,跨国药企加快在中国布局创新生态系统。如赛诺菲在苏州开设全球研究院,阿斯利康在无锡开设商业创新中心,强生在上海引入初创企业孵化平台,诺和诺德在北京开设INNOVO创新平台等等,这些机构大都采取与其他参与者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在此推动下,跨国企业采取了全球新药在中国首发,与国内机构、企业合作研发新药等举措。

此外,推动产品组合、下沉基层、开拓零售渠道也是考虑的方向。阿斯利康近年做了颇多尝试,中标产品易瑞沙(吉非替尼,一代EGFR抑制剂)在第一轮降价至547元/盒,降幅达76%,可以说是全球最低价,比印度仿制药还有价格优势。市场人士认为,这与阿斯利康另一产品泰瑞沙(奥希替尼,三代EGFR抑制剂)即将获批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形成产品组合有助企业多层面抢占市场。事实上,泰瑞沙也确实获批晋升一线治疗用药。

赛诺菲有关负责人早些时候表示,针对“4+7”带量采购集中招标达成的新价格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赛诺菲将通过在县域市场和社区卫生中心施力,为企业增加额外销售量。中国处方药市场重构迫在眉睫,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也许只能于摸索中前行。

QQ图片2019101410115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