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品短缺可从零售入手

发布时间:2019-10-08 16:57:39作者:特约撰稿 傅书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确定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政府高度重视药品价格波动情况和供求关系,为国内药企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商机。

5月,媒体采访医药市场、医院、药厂和药品流通企业发现,近两年来市场上已先后有100多种药品悄悄“火箭式”涨价数倍乃至数十倍,大多是阿莫西林、降压0号、甲硝唑、土霉素、病毒灵、痢特灵等这类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大众常用药。 


市场失灵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波动和供求关系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目前来看,一些常见药出现价格上涨和断货现象,基本是原材料垄断、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导致成本增加,或是OEM厂商涨价导致品牌药企无利可图而放弃市场,可归结为市场失灵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垄断和信息不对称。对于垄断问题,此次国务院会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化药品价格监管和执法,对不合理涨价依法依规督促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等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对垄断、操控价格等行为,依法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

今年,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河南九势制药有限公司垄断扑尔敏原料药,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没收、罚款1243万元。“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为整治药价不合理上涨和救命药断货问题,政府不仅会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还会从根源上解决,即未来还会降低原料药审批环节门槛,打破原料药厂商垄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依靠垄断榨取市场利润无异于饮鸩止渴。


整合产业链


从客户关系管理来看,维护老顾客的成本是开发新顾客成本的1/6。药价大幅波动和长期断货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进而影响药企未来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当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4+7”带量采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批文将会成为稀缺资源。由于大部分药企手中的批文数量越来越少,药品价格暴涨和长期缺货对药企的利润影响将是空前的。

在部分原料药企业依靠垄断势力收割市场利润的短视策略下,具有远见战略的国内药企应顺势而为,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注册、收购或兼并原料药企业,实现原料药自给自足。同时,原料药企业也可以实现前向一体化,进入制剂生产领域,向价值链更高端过度,打破“原料药暴涨-终端药价暴涨-政府加大惩罚-药品退市”的恶性循环,实现产业链整合。

试想,不能实现“多赢”的价格策略能维持多久?在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得到另一种收益,即与消费者保持长期密切接触和维护企业形象所带来的顾客忠诚,这是大量广告投入无法实现的。在未来的垄断竞争市场中,品牌忠诚会成为医药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手段之一。


平衡地区供求


对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药价波动和缺货问题,早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国卫药政发〔2017〕37号)提出:发展改革(价格)等部门要深化药品价格改革,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结合现有资金渠道对相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建设给予统筹支持。

“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药价波动和缺货问题,国内药品经营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会优先知晓,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和终端零售企业若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并将预测信息提前传递给制药企业,帮助药企调整生产规模和实现物流配送,则能够保障紧缺药品的市场供应,避免药企因为药价暴涨和缺货错失商机,从而实现药企稳定市场份额、药品经营企业提高业绩和患者得到救命药物的“多赢”结果。

此外,药品零售新渠道经营者也可以抓住机会,如利用“处方药流转平台”“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新渠道模式,通过快递和邮寄等方式平衡地区间的药品供求关系,前提是及时分析药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并获得运营资格。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削弱药价波动幅度和减少缺货问题,利国利民还利己,何乐而不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