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慢病管理没有“金矿”

发布时间:2019-10-08 16:48:08作者:赵衡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病人群的快速增加正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巨大负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少子化,医疗负担对医保和个人的开支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压力,这也激发了市场对慢病管理的期待,希望通过防治结合的方式来降低慢病人群的开支,特别是并发症的开支,以延缓医疗费用的增速。

然而,慢病管理在全球都不能被产业化,无论是在商保高度发达的美国,还是在社会保障发达的其他主要经济体,慢病管理从来不是一个可独立并进而快速产业化的行业。


快速产业化缺乏动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慢病管理本质是逆人性的,个人没有动力。正是个人对健康管理的疏忽,导致饮食和运动的不均衡才引发慢病,而要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必须有人贴身督促和指导。但对于个人来说,吃喝玩乐是顺人性的,如果要请人来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再能吃喝玩乐,还要自己出钱,个人的动力无疑会大大减弱。因此,只有通过第三方支付给医疗机构和其他辅助服务方来对慢病患者进行管理,才能吸引一部分用户参与。但即使是免费的服务,总体的参与率也不高。

第二,医疗服务机构缺乏进行慢病管理的动力。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来说,慢病管理得越好,自己的收入增长就越慢,甚至收入减少。且即使支付方愿意支付费用给医疗机构,与其他服务相比,慢病管理的收入相对较低,医疗机构的动力很低。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门诊开药比做慢病管理简单多了,也没有指标考核的压力,医疗机构更缺乏管理慢病的动力。

第三,对于医疗资源依赖较小的轻型慢病管理模式,虽然主要依靠健康管理师,但也很难获得快速发展。这受制于三点:地区医疗资源的配备,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同导致健康管理方案无法做到普适性,人员的专业性和精细化管理也不允许快速扩张。即使在商保发达的美国,企业和保险公司愿意为旗下的员工支付慢病管理费用,其扩张仍然受制于以上三点。就算是已经上市的Livongo Health,在5年内也只发展了16万会员。而且,由于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居高不下,Livongo的亏损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扩大,这意味着纯粹的第三方服务模式还不能看到明确的财务回报。


商保慢病管理能力不足


个人无动力支付而引发的必须有支付方、医疗机构的动力、发展速度的缓慢,这三点都制约了慢病管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存在。

由于中国是以医保为主的国家,与以社会保险体系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类似,慢病管理的商业化尤为困难。这是因为医保主要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赔付,而不是针对不具备医疗属性的机构进行赔付,这使得慢病管理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医院和诊所这类医疗机构,而非商保可能会赔付的健康管理机构。无论是欧洲主要经济体还是日本,从早期筛查到具体的慢病管理流程,都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考核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医保会支付相应的费用给到医疗机构。

在单一支付方为主的国家,商业健康险虽然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商保产品主要集中在基于医保之上的保障,为用户提供医保所不报销的现有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特别是在重大疾病开支上,而不是去提供一套独立于医保体系之外的服务并与自身的保险相整合,这意味着商保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单独去为用户提供慢病管理服务。

因此,在单一支付方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慢病管理本质是医疗服务机构的附属,而非可以独立展开的一种服务模式。当医保为慢病管理提供支付时,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诊所提供了一种新型业务收入,而无法催生独立第三方的慢病管理。

不过,由于东亚地区的病人更愿意相信大医院,但大医院在健康管理的提供意愿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矛盾。从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践可以看到,有的大医院只有6名“糖尿病卫教师”,但却管理3万名病人,而基层糖尿病管理人员虽然较多,但病人参与率却低于各个层级的医院。

慢病管理是高度受制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支付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单一支付方国家,医保引导用户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慢病管理,用户的需求无法转化成可商业化的供给,这导致慢病管理在这些地区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只能是医疗服务的有机组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