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材种植机械化 不宜“一刀切”

发布时间:2019-10-08 16:46:08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传统农业相似的中药材产业也在向机械化、智能化迈进。不久前,在甘肃省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八个化”——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信息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以及管理法治化。

毋庸讳言,中药材产业虽然和农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共性,但中药材产业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所以中药材生产不能完全照搬农业机械化的模式,不然,很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而质量关系药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一点都马虎不得。

业内都知道,中药材因为产地、种植技术、采收期不同、采摘方式不同,会对中药材成分造成影响、产生质量不同的情况。

比如中药材的采摘,与农作物的收获有很大的区别。一些中药材对采摘的方式有严格的限制,只能用手工采摘,否则,就会对中药材的成分产生影响。即便是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比中国高,技术更先进,但是他们对药材产业机械化的发展仍然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笔者曾经看到相关资料,介绍国外制药用的银杏叶基本上是用手工采摘的,而且由栽培专家全程监控。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同一种中药材由于采摘方式的不同,对银杏叶所含成分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引起质量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严谨的做法,国外不少用银杏叶开发出来的药品质量十分稳定,保证所有批次的药品质量均一。

无独有偶,不久前笔者在央视看到一个农业稻米的节目,介绍某省某地的一些种粮大户经过对比发现,机械化插秧和人工插秧长出来的稻米有差别,机械化插秧长出来的稻米质量不如人工插秧长出来的稻米品质好,因此该地区放弃了机械化插秧,情愿花高价聘请人工来插秧。这种讲诚信、保证稻米品质的做法,确实令人赞叹。由此也使笔者再次联想到中药材生产的机械化问题。笔者以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行机械化是好事,但不能“一刀切”。各地方应对种植的中药材进行摸底,做好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机械化?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而必须采用手工形式?把中药材的方方面面情况搞清楚了,再做与之相适应的决策不迟,不然就容易把好事搞砸,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让中药材质量败在“最后一公里”,岂不冤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