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价格战升级 创新药市场性价比鏖战

发布时间:2019-09-30 17:17:29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价格战升级 创新药市场性价比鏖战


至8月3日,广东省要求的企业自行申报抗癌药调价工作结束。拟调整的抗癌药有646个品规,从品规来看,用于治疗卵巢癌的紫杉醇注射剂、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大肠癌的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地西他滨等抗癌药大品种均在内。

此前几日,复宏汉霖调整所产利妥昔单抗(100mg/10ml)中标价,由1648元/瓶调整为1398元/瓶。用于临床不到3个月,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便在贵州申请降价15%,意味着这款治疗淋巴瘤的生物类似药价格已降至接近罗氏同规格原研药的一半。

此举会不会引发原研药进一步降价?正在申请上市、由信达与礼来共同开发的利妥昔单抗又将如何?类似抉择同样将在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肿瘤药身上出现。而近期陆续获批的PD-1则把创新药“价格战”推向高潮,创新药领域一场短兵相接的赛事已然开幕。

质量与成本构筑价格优势

2019年上半年,CDE共有91个药品申请优先审评,含50个新药申请。7月31日,科技部与卫健委召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发布会,截至7月,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共获批1类新药44个。此外,6款畅销生物药的国内在研类似药已超过90个。

“创新药竞争日渐白热化。以生物类似药为例,落点在价格,而形成价格优势要靠工艺开发。”作为中国首家在美国成功申报生物类似药的操盘手,浙江特瑞思药业董事长吴幼玲直言,工艺即产品,工艺变了产品就会变。工艺放大糖基化就会变化,如利妥昔、曲妥珠的糖基化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关键属性。质量是靠设计和扎实的工艺做出来的。从细胞株的构建,细胞培养、纯化,稳定性直至罐装的每个过程,工艺参数都要在开发过程中反复认证,用质量属性确认设计空间和工艺参数的范围。

当下热门生物类似药产品的风险在于工艺开发,小分子药物工艺开发与临床试验的成本占比约为3:7,而生物类似药这一比例各占50%。从这个角度讲,未来的竞争主拼质量与成本。

更深层次讲,医保强调购买性价比,因此降价也考验智慧。如尼洛替尼纳入全国医保后调整了赠药援助计划,由“3+12”调整为“8+4”。若以200mg规格换算,按新援助赠药方式和国家医保报销,药品实际降价幅度并没有表面数字这么光鲜。“中国加入ICH,真正促使肿瘤药谈判降价的动力仍是专利悬崖和相应品种仿制药的潜在压力。吉非替尼片就是例子,产品质量和研发成本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专家称,全球重磅专利药物均遭到寻衅,且如期到来。

事实上,除中国CDE给生物类似药装上“风火轮”,美国也通过《生物制品价格竞争和创新法案》为生物制品创造了简化的审批途径。利妥昔率先按下价格战的“启动键”,是否因前有原研挡道,后有仿药追兵?企业方面虽未给出正面回应,但降价是已上市或正在上市路上的创新药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争取成本优势要面对的现实考题。

贴身肉搏何以突围?

7月31日,CDE在官网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关问题问与答》,给当下火热的生物医药“清障”。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不断深入,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也显著增多,文件“七问七答”为业界“解套”。不难预测,国内生物类似药将加速上市进程。

CDE发布的“七问七答”也提示业界,生物类似药的整体研发策略应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开展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试验。临床研究阶段应先进行PK比对研究,在完成PK研究后建议与CDE沟通交流,经初步评估具有PK等效性后,再开展头对头的疗效和安全性比对研究。

用吴幼玲的话说:“目前,生物类似药的质量良莠不齐,亟待规范。否则,长期使用下如果有免疫原性,会影响到病人的安全和疗效。我们采取的临床开发策略是在中美同步开展国际规范的生物类似药简略1/3期临床研究,美国同意70%的病人从中国临床研究中获得,中国药监局也接受国际临床数据,达到中美同步商业化上市。美国市场支付能力强,而中国市场价格上不去。因此质量上达到国际认可的高标准,工艺上的创新使成本大幅降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均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更何况,在中国,2017年利妥昔单抗销售额占全球的4.3%,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为4.8%和3.8%,阿达木单抗占比仅0.1%。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总裁刘世高博士表示:“以利妥昔为例,国内注册申报的企业已有14家,有些企业在研的品种已进展到临床Ⅲ期,上市时间差就是竞争优势。”

当然,从这次短时间内调整中标价,也能看出光有时间优势还不够。前述专家称:“在差异化竞争方面,适应症的个性化开发是突围工具。如适应症外推需根据品种特点和相似性研究数据的充分性考虑。外推的适应症应当是临床相关的病理机制和有关受体相同,且作用机理及靶点相同的。降价为谈判进入医保创造条件,而拥有强大的综合学术推广能力,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能力是保证供应、阻隔竞争的有效‘护城河’,创新药企业还得有丰富的产品线储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