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界逐利需避免哪些路径依赖

发布时间:2019-09-30 16:44:06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半年报业绩陆续发布


2019年已过半,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可谓五味杂陈:多家企业先后“爆雷”,因企业自身或掌舵人的问题,导致公司股价下跌,“黑天鹅”事件接连发生。而今又到年中上市公司成绩单发布期,依然几家欢喜几家愁。

8月8日,漳州片仔癀药业公告称,公司以挂牌价1.65亿元取得华润医药持有的华润片仔癀药业51%股权,片仔癀实现了对华润片仔癀的100%控股。

发生这样的反转,原因是该合资公司的营收从2014年开始一路下滑,至2018年降至1.05亿元。从账面上看,净利润虽然在逐步上升,但纵观双方合作的这几年,合资公司累计亏损5300万元。加上西医处方中药受限、辅助用药专项治理等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力已成为不少企业眼下的第一要务。


利润源单一之困待解


翻看今年医药类上市公司财报,要说出乎意外非东阿阿胶莫属,这家上市23年的老字号品牌企业首次出现季度亏损:根据东阿阿胶发布的2019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81亿~至2.16亿元,同比下降75%~79%。根据财报可以做简单换算,今年一季度,东阿阿胶实现净利润3.93亿元。也就是说,二季度该公司亏损约2亿元。

更深层次看,1996年东阿阿胶上市首年,营收为1.57亿元,净利润0.23亿元。到2017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3.72亿元、20.44亿元。营收及净利分别较上市当年增长46倍、88倍。企业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来自于产品多次提价,且从2017年开始,通过延长驴的折旧年限来增利。分析该案例,传统企业通过频繁提价和会计核算调整的增利手段已然褪色。

再看另一些典型案例:以研发和生产中西药注射剂产品为主的大理药业旗下有22个品种44个规格的注射剂药品,2018年扣非净利润下滑94%的情况,让大理药业遭到上交所七连问询。昆药集团同样面临考验,据悉已成立“工业大麻事业部”、“大健康事业部”,利用工业大麻核心原料开发出KPC舒敏护肤系列。

这些案例都映射出一个现实:营收来源过于单一,加上销售费用拉低净利润,单销售费用就吃掉1/3以上营收,利润谈何而来?

很多传统老字号中药企业都面临着此困惑。改变自身的费用结构和利润来源多元化是当务之急。

东阿阿胶三大主力产品阿胶块、复方阿胶浆和桃花姬阿胶糕是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阿胶块占比最重。去年,阿胶系列产品营收占公司营收的86.08%,利润来源单一是老字号企业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跨界营销能否“供养”


据同花顺统计,上半年发布年报的127家药企中有36%净利下降,有2家净利跌幅甚至超过500%。东方高圣跨境合伙人陈炳宇此前表示,“一主多翼培育新支点是转型升级的最大公约数,资方想的就是如何让消费者低价用上全球标准的好产品,很多企业选择向大健康领域延伸。”

向大健康进发似乎成为这个公约数的内核。

云南白药通过转型维持稳定的业绩增长。该公司2013-2018年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在23亿~33亿元之间。虽然业绩在稳步增长,但日化品板块赚钱能力最高,基本上撑起了公司利润的“半壁江山”。

同一时期,片仔癀近年净利润增长整体也呈上升态势。2013-2018年间扣非净利润在4亿~11亿元。马应龙扣非净利润在1.69亿~2.84亿元,其主营的治痔类产品3年营收分别为:6.38亿元、7.58亿元和8.16亿元,也较稳定。但马应龙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元,降幅达44.94%。据该公司解释,一方面,中成药生产成本因中药材提价而普遍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公司投资失利。

怎么转型?跨界营销被寄予厚望。前有故宫博物院推出口红等网红产品赚足吆喝,后有娃哈哈推出AD钙奶、八宝粥味粽子,老字号品牌近年都会在特定促销节点出来赚一波眼球。前些时候,药企跨界卖化妆品,最吸引人眼球的企业当中就有马应龙。

继2009年推出眼霜“瞳话”后,马应龙药业去年年底斥资3200万元,持股64%,成立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近期推出口红“八宝唇膏”。2018年马应龙实现营收21.98亿元,工业板块贡献营收12.79亿元,占比58.19%;治痔类产品是主要收入,2018年销售8.16亿元,超过整个流通板块的收入,皮肤类等其他药品合计销售4.63亿元。但今年5月年报后,投资者注意到其2018年在股票方面亏损。

这些年,跨界日化美妆行业的药企很多,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传统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在风险和毛利率上更占优势。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欧莱雅的毛利率约72.8%,雅诗兰黛为79.2%,上海家化为62.79%,反观药企,化妆品板块的毛利率整体并不高。而就在近日,999感冒灵还宣布进军时尚界。

富煜亚洲投资总裁姒亭佑坦言,药企跨界寻找新增长点无可厚非,但也值得警惕,毕竟靠爆款单品只能火一时。“要永葆竞争活力,终究还得把主业做强做大,降低没有创新的路径依赖,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