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终端开发不能搞形式主义 更不能急功近利

发布时间:2019-09-30 16:40:35作者:张善果来源:医药经济报

终端开发不能搞形式主义 更不能急功近利


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自省,终端操作成为行业共识,包括药企和商业,一时间,仿佛只要走向终端,就有源源不断的利润找上门。事实上,终端开发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规划,更重要的是企业坚守,必须有稳定的终端团队才能等到分享终端红利的时刻。

业务管理一体化

终端销售确实需要一定的规划,比如产品组合、市场进度、客户数量和选择标准、操作模式,以及因此产生的管理体系和盈利模式等,但毕竟是指导终端实务的书面说明,现在的情况是形式大于内容:开始的时候被赋予众多使命,发布会很高大上,但是牵扯到终端操作的细节方面几乎空白。有的虽然有别人的模本,但是不符合你的企业和产品,无法有效指导终端行为,导致业务管理“两张皮”。尤其是外行指导内行的经理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专业,同时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在形式上会做得高大上。

此外,还有操作环节的形式主义,比如选点、铺货、动销环节上的实务准备:必要的话术、一定的礼仪,其实更多的是拜访环节、终端生动化、助销范畴、促销运营等,当然包括各种有效表格的填写和促销品、礼品使用策略和方法,这些绝对不是华而不实的所谓方案可以解决的。

解决办法:找准方案与实操的差距,不断修改,直到方案与行为高度契合,删掉不适的环节,增加漏掉的环节,保证业务管理一体化。

深入基层“一对一”

众所周知,终端开发需要终端团队与市场和客户高度结合,某种意义上,辖区市场负责人就是所在市场客户的厂家代名词,只有良好的客情和口碑,才能有深度认可,才会有销售和业绩。尤其不能投机取巧,比如会议营销的铺货,要有跟进计划和助销体系支撑,否则,铺货后客户只能依据个体能力和销售习惯来完成销售。如果不顺畅,客户会责怪供货商,可能就此失去一个优秀的客户。

再如客户档案和基础资料,不能抄袭,而是要根据自己与客户的基本交往沉淀自然形成,否则,资料再全都没用,至少没有质感,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

解决办法:设定市场开发目标和周期,同时用考核杠杆监督终端人员深入基层“一对一”,有效的“一对一”才是终端开发的王道。

足够的时间沉淀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终端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但厂家和商业都恨不得今天铺货,明天就开始热销。事实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和“一对一”接触,几乎不可能成功开发终端。与其说很多终端操作者死在策略上,倒不如说是死在急功近利,比如把因为不了解而不配合的终端干掉,比如把消费者久久不消费的市场撤掉。

新产品在新市场总需要一个知道、了解的过程,才会形成消费,药品更是如此。很多患者久病成医,他不相信说法,只相信效果。没有时间沉淀,他不会轻易使用;没有时间沉淀,终端也不会盲目推荐;没有时间沉淀,店员也不会推荐。

解决办法:一是要做好产品上市前的产品基础知识培训,二是做好通路成员的产品教育,三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好消费者教育,最后才是销量。

开发维护循序渐进

野蛮开发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延续。终端开发伊始,绝对是地面轰炸式开发,终端人员走访到位,“一对一”周期密集,终端物料满天飞,客户还没搞懂你的企业怎么操作,你的产品优势在哪里,很多企业的终端开发可能已经偃旗息鼓了。

想要货,业务联系人变了;想补货,产品断货了;想得到厂家助销,被告知“没时间”;终端陈列用品不够,总说“来人”总不见来;更夸张的是,有时候结账找不到人……很多时候,一个终端市场因为急功近利导致的野蛮开发,还没有开始成长就衰退了,不仅祸害了客户,还贻误了企业。

轰轰烈烈的开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轰轰烈烈之后需要细水长流,我们可能做不到样板市场开发时的丝丝入扣,但绝对要对客户做到“招之即来,来之办事”,否则,终端开发也只会是无言的结局。

解决办法:开发和维护都要有节奏和定式,按照进度循序渐进,尤其是不能频繁换人。


[结语]

做惯了商业和临床的人突然转到终端,不管是第三终端还是KA,都会有很多不适应,但是不能把不适应的情绪转化为企业行为,否则就会造成很多错误。借鉴别人、基础培训和企业文化教育也很有用,本文阐述的环节都是终端操作的基础要素,是培训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对此,加入终端大军的企业决策者和操盘手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