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最赚钱制药巨头PK

发布时间:2019-09-27 20:54:17作者:Amy Brown,Edwin Elmhirst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赚钱制药巨头PK

分析显示,艾伯维与BMS在人均营收上遥遥领先


从每位员工创造的销售额来看,艾伯维(Abbvie)与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是大型药企中的佼佼者,而赛诺菲(Sanofi)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则处于靠后的位置。

“专利悬崖”削弱人均营收  

去年,艾伯维成为制药行业首家人均营收(sales per employee)超过100万美元的大型药企。自从该公司在2011年成为独立实体运行以来,其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上就大大超过其它同行。与此同时,BMS的人均营收离跨越100万美元大关也已不远。

BMS对新基医药(Celgene)的并购工作尚未完成,若将两家公司合并在一起考量,其合体后人均营收将成为药企头名。这为那些对BMS与新基医药的超级并购还存有疑虑的人提供了一个参考。

人均营收是将制药公司的净收入除以员工人数得出的,通常用来比较企业间的相对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重磅药物专利到期会削弱药企的人均营收。这一点可以从2011年的BMS看出,当时该公司在氯吡格雷(Plavix)的销售上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此后,得益于肿瘤免疫系列产品取得的商业化成功,BMS成功地扭转了该指标下降的趋势。

收购新基医药会给BMS带来额外的推动力,但前者的来那度胺(Revlimid)即将失去专利保护,这意味着这笔价格昂贵的交易行动所带来的直接好处相对来说是短暂的,而这也正是投资者的一个主要担忧。

阿斯利康就是前车之鉴:在喹硫平(Seroquel)、瑞舒伐他汀(Crestor)、埃索美拉唑(Nexium)失去专利保护后,其销售收入遭到重创,无法重振人均营收,因为新产品不能完全填补这些重磅畅销药的缺口。

阿斯利康与赛诺菲都因未能补强其研发线、建立新的“重磅炸弹”产品群而遭受外界批评。两家公司在人均营收这一指标上处于末位,部分原因就是存在这些不足。

生物技术公司效率高  

员工人数也会影响一家公司的效率潜力,事实上,在这方面表现出众的艾伯维与BMS是大型制药公司中员工规模最小的。

在制药行业,赛诺菲的员工人数规模位居第三,是BMS的4倍多。由此,该公司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来自诺华(Novartis)的保罗·哈德森(Paul Hudson)认为赛诺菲的员工队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哈德森将在今年9月1日执掌赛诺菲,但是公司已经抡起大棒,6月20日,赛诺菲宣布将在法国和德国裁员466人。

不过,诺华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的员工规模均超过赛诺菲,而其人均营收水平也十分出色。去年,强生每位员工创造了60.4万美元的销售额,超过大型药企56.1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公司规模更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低下。

阿斯利康的员工人数处于业内中间水平,而在生产力上则败给了规模不一的制药公司。比如,默沙东(Merck & Co)的员工人数大致与阿斯利康相同,但是去年,前者每位员工创造的销售额几乎是后者的两倍:61.3万美元VS. 34.3万美元。

不过,人数少似乎确实是一种优势。礼来(Eli Lilly)的员工人数在大型药企中位居倒数第三位,仅多于艾伯维和BMS,而人均营收排名第三。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的就是生物技术公司的表现:它们往往员工队伍规模相对较小,而创造的收入却是巨大的,这是其相对于大型药企的另一个优势。

编译/王迪 来源/EP Vantage


TIM图片20190927205528.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