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不能只强调“将事做成”而小看“成果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16 15:13:38作者:史万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业界发生了一起“蛇象之和”收购案被坊间热议,其做法或是先建立了双方多主体同赢的共识,然后通过分割、局部重组、收购、再组装等方式,小步快走、分步跨栏,进而拿到支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票数量,完成资本上市的企业目标。相关药企的部署能否顺利实施,相信不久后就会给出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对相关药企来说,在一个发展周期之后,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新动能,继续干产业大事。即使曾向资本市场冲锋遇挫,“我还是我”,不惧挫折,迂回探索,诠释着企业家的坚持与变通。

看待万事都有不同视角。从绩效的角度,该药企可以称得上对市场定位精准,效果显著。他们为第三终端提供廉价药品为主,销售额几百个亿的规模。运营的成功激励着企业朝更高目标进发。

据笔者观察,资本上市的中国医药公司数量大大小小超过300家。此次收购案例药企的主体资格、独立性、资本结构自不必说,论规模、盈利、成长性,可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上市到底差了什么火候?信息背后是行为和结果,构成了认知的现象。经由现象可以推理溯源企业的路径选择惯性,从而推理出企业的发展逻辑和战略管理水平。倘若一家企业过度强调“将事做成”,小看了“成果影响”,便容易使产业行为与产业本质之间产生距离,企业家情怀、健康关切和产业梦想就容易被外界曲解,拦路虎自然会多起来。

可以相信,以上述药企的顽强和财力,打通资本市场道路是早晚的事,但此前冲击遇阻,应引发管理层关于公司治理方面更多的反思。资本目标重要,在资本目标的追求中,能够因为阻力而优化发展认知和企业发展逻辑,在公司治理方面继续下功夫,上市的姿势也会更加优雅。对于一家强于业绩实现的企业,以社会责任、组织使命、发展逻辑、战略管理、路径选择、品牌塑造、风险控制等为要点的公司治理,应优先于企业上市更被加以重视。

规模上看,收购案中的药企是中国医药界的“恐龙级”成员,但从公司治理上看,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的众多企业一样,大家都还在“少年阶段”,价值观、企业观、医药观和经营水平还处于发育期,大家都在修行中。

通常而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在吉药控股与修正药业牵手的热议中,从眼里到心里、从心里到行为,业界或许也需要对各自的姿势做些“修正”。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