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印最大药企转型创新药开发

发布时间:2019-09-16 13:59:37作者:Ari Altstedter来源:医药经济报

印度最大药企太阳制药(Sun Pharmaceutical)最近日子并不好过,过去4年,该公司市值下降了65%,缩水170亿美元,其创始人、董事长迪利普·尚格维(Dilip Shanghvi)也因此将印度首富的位置拱手让人。

为此,尚格维准备启动复兴计划,欲借鉴跨国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不再依赖仿制药业务,而是更多地投资于利润更高的创新药开发。

仿制药业务承压  

这是一件言易行难的事情,特别是从那些主导医药市场的跨国制药公司的表现来看,庞大的研发投入回报结果变得愈来愈不确定。大型制药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通过收购来补强研发线,这也是尚格维认为太阳制药可以抓住的机会。

与辉瑞(Pfizer)536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相比,太阳制药的规模相对较小,其2018年销售额仅有约40亿美元,而且决策流程简化。尚格维表示:“太阳制药凭借‘船小好掉头’的灵活优势,完全有机会获得足够资金和关键人员,支持创新药早期开发,力争把创新药收入比重提高至50%。这确实需要一些超越仿制药业务的特殊技术和能力,但这些技能并非遥不可及。”

近两年,美国政府为促进其仿制药市场竞争,以创纪录的速度批准了大量仿制药上市,全球主要仿制药制造商收入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与此同时, 在美国各州提起的一系列药品定价诉讼中,仿制药行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很多诉讼指控制药企业药品定价虚高。

包括迈兰(Mylan)和梯瓦(Teva)在内的仿制药制造商似乎都在步太阳制药的后尘。迈兰对专利产品的投资拖累了其盈利能力,该公司正在对整个业务进行战略评价,因为其还没有找到重磅产品预充式肾上腺素(EpiPen)的“接班者”。梯瓦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重磅药物科帕松(Copaxone/醋酸格拉替雷)销量下降速度快于预期,该公司一直希望两个新药——治疗哮喘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ProAir)与治疗亨廷顿症的丁苯那嗪片(Austedo),可以取代年收入数十亿美元的醋酸格拉替雷。然而,第1季度这两个药的合计销售额只有约1亿美元。

或开启“买买买”  

尚格维表示,太阳制药成功的机会可能更大。首先,事实证明,公司擅长新业务投资。尚格维很早就意识到皮肤科仿制药的市场机会,于2010年收购了以色列制药商Taro的控股权,并对其产品线进行提价,进而改善了太阳制药的盈利能力。而太阳制药成为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2015年收购了一家陷入困境的本土竞争对手兰伯西(Ranbaxy)。

尚格维的经营策略灵感来自英国制药公司夏尔(Shire),该公司尽量绕开基础性研发,更多采用“拿来主义”模式:收购和获得创新药授权许可。尚格维透露,由于自己控制着太阳制药55%的股份,其可以比那些被管理层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竞争对手更灵活地寻找机会。特别是他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度了解,对市场终端目标反应迅速;通过多维度评估风险,更容易做出风险决策。若在其他大公司,可能需要8~10个人才能实现。

不过,投资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过去一年中,太阳制药股价下跌了6.8%,而印度基准股指攀升了14%。医药行业不断增加的定价诉讼案例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包括太阳制药在内的十几家仿制药企业,已被美国40多个州起诉,指责推高了至少100种药物的销售价格。太阳制药发言人指出,相关诉讼中提出的指控没有法律依据,公司将继续辩护以维护利益。

许多分析师也对太阳制药的仿制药升级计划表示怀疑。孟买PrabhudasLilladher证券公司下调了太阳制药的评级,其分析师苏拉吉特·帕尔(Surajit Pal)表示:“创新药完全是另一种业务模式,无论是印度还是非印度仿制药企,目前我都还没看到在创新药领域取得很大成就的公司。”

现阶段,太阳制药已在创新药开发项目上投资约10亿美元,主要是将仿制药业务增长产生的收益投入到公司技术改造中。其中,增长部分还要依靠进军中国市场的努力以及在美国获批新的仿制药。尚格维认为,当前,许多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的业绩喜忧参半,这正是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的时候。

编译/朱军生 来源/彭博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