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5 14:05:56作者: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如今,原料药似乎不太好采购了。有时,一些原本合作多年的原料药厂家突然不供货了。问其原因,一是成本增加,辅料涨价,原价难以供货;二是因一些客观因素无力生产。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一些原辅料标准提高,一些原辅料中小生产企业因资金、设备、环保等条件限制,转让的转让,停产的停产,使得一些原辅料紧俏起来,而制药企业对原辅料的需求逐年增长,可以提供合格原辅料的生产厂家却在减少,市场供需矛盾凸显。
原料供应限量
物以稀为贵,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力生产原辅料的厂家开始调价。假如在一个可控范围内适当调价很正常,可是一些原辅料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批件比较少的紧俏原辅料生产企业,不是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在原辅料供应上实行限量,或协议内平价,协议外(超出协议量)加价。
这样一来,制剂厂家不仅因为买不上原辅料而停工待料,还因原辅料厂家调价过快加重生产成本,而很多产品在基药范畴内,中标价太低导致无法供货,被列入黑名单,丢失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市场。
受此影响,制剂企业对这些产品弃之可惜,用之赔钱,老百姓也因此失去了很多价廉质优、疗效确切的产品。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生产企业,再到普通百姓,都或多或少受到损失,这也是近几年来医药市场出现的一大怪事。
供需动态平衡
原辅料生产与经营,本来就应该与制药企业生产相吻合、相匹配,保持一种供需相对平衡的关系,在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中搭建合理的价值链,使价值链上的每个层面都能均衡收益。最主要的是,让最终生产出来的药品,患者和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用得上。
原料药运作只有合乎市场规律,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否则,再紧俏的原辅料,若不按市场规律、不按正常价格与价值行事,结果肯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利益是双方或多方的,高价销售只会倒逼制剂厂家放弃相关产品生产,结果只能是“双输”。
市场永远追求合作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市场信息是贯通的,单方面强势只能让合作方渐行渐远。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没有下游客户,原料药生产企业再强势也没用。产品流动才能产生效益,再紧俏的产品若搁在自家仓库,也就失去了紧俏产品的意义,等于一堆废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原料药市场定会重新整合,回到原先那种供需平衡、彼此共同发展的良好市场秩序,因为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医药市场。
(国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