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4+7”降价新时代 招投标把握真实需求

发布时间:2019-07-23 16:29:29作者:风轻来源:医药经济报

“4+7”降价新时代 招投标把握真实需求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药品降价趋势已成定局,医疗机构降低“药占比”成为主旋律,企业想进医院,就必须降价!

前有“4+7”项目投石问路,后有GPO南征北战,省际价格联动、医院组团议价、各地药品集采纷至沓来。以前,各省只是应对省级或市级层面药品采购,今后将趋于分散化和多元化。

招投标形式化

在这一新形势下,药企市场准入人员应该向更专业、更多元的方向发展。随着各地药品采购浪潮一波接一波,药企投标人员面临极大挑战——

各地药品采购政策多变,“4+7”降价幅度巨大。此外,采购目录准入的严苛控制、药品价格螺旋下坠、“两票制”牵扯而来的商务等市场职能不断加压,都让药企投标人员对自身定位产生了不清晰的错觉。而大部分药企往往由市场准入部门负责药品招投标,市场一线辅助配合,或市场一线负责药品招投标,市场准入部门配合。甚至有的企业由营销管理的内勤或商务文员兼管投标。

这些模式都存在一个问题:采购目录准入与价格维护谈判,因分类采购模式不同,有不同的应对重点,不同部门难免出现协同难、沟通难的现象,加之分管销售的领导往往业务主抓市场销售,沉浸于营销指标下达与市场存增量变化,很难从战略、专业角度研究判断地方招投标的趋势与变化。

种种因素累积形成了一种尴尬局面:招投标项目逐渐形式化,公司领导往往把聚焦点放在最后价格的升与降。岂不知,一个价格最终的调整是由一系列蝴蝶效应产生,并非一个简单的同意或不同意所能决定。于是,药企投标人员就在内外因的双重困扰下,渐渐地在项目工作中体会不到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医学价值驱动

医药推广正从布道者转型为协作者或追随者,医学价值驱动的概念应运而生,即“医学事务驱动→市场策略转化→临床医生认同→销售落地执行→药品采购上量→新一轮集中采购准入(目录价格)”。一个产品能够最终在市场一线得到认可,其实也是依托这样的销售驱动模式。

因为系统来看,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疾病轻重缓急、资源投入高低、治疗方案简易难杂将是决定药品在临床使用的关键因素,谁的药品性价比高,谁才能称雄。单纯降价或提价的思维方式,将被潮流淘汰。

但可惜的是,很多药企不能系统看待这样一个销售体系,总是用固有思维看待投标工作:学术是学术、商务是商务、投标是投标、销售是销售。于是,本来应该能够整合的资源,就在一次次公司决策层下意识的碎片化战略部署中,非常可惜地失去了效益最大化的功能。

重视资源整合

投标价格不理想,公司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市场准入部门的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公司整体销售策略与资源整合的问题。关键在于,药企如何定位市场准入工作?是定位于一个二炮部队的战略威慑作用,还是定位于一个“打印机+复印机”的打杂式保障功能。

药企投标人员也应当掌握更多知识量。以医保为例,不能仅仅关注药品医保目录的准入与否,更多的时候,应当沉下来研究社会保险型医疗演进与制度衔接,详细了解临床路径与按病种付费对药企主力品种带来的影响,认真思考新采购机制下药企的价格策略、药品采购中市场价格量化设计等,不能停留在浮光略影地参加一场培训,认识几个专家或者停留在应酬的阶段。

对药企市场准入人员来说,掌握政策是高屋建瓴,统览全局才能看得更高;了解市场是直面客户,收集信息,把基础打牢。只有准确地把握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与实际情况,才能准确地定位新形势下的市场准入(招投标)工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